品“舌尖上的美食”游“8D魔幻之城”
2024-08-09
来源:光明网
盛夏时节,山城重庆气温接连攀升,炽热的温度比不上旅游的热度。在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和重庆市商务委培育的“渝味360碗”品牌带动下,天南海北的游客千里“寻味”奔赴重庆。大街小巷的热辣美食,极大地抚慰着大家的味蕾。“味蕾游”正在成为巴渝大地上文旅消费的新动力。
过去旅游是赶路,现在旅游是感受
了解一座城市,除了脚下的丈量,更多靠味觉的体会。一城一夜一滋味,见食见人见江湖。以品尝美食为出游动机的游客数量增长迅速,追寻美食去旅游成为了一种“新时尚”。
如今的“渝味360碗”菜单,囊括了重庆各区县的特色风味。行走在巴渝大地上,游客感受到的“渝味360碗”,远不止这360种味道。这种“道地”的氛围体验、氛围感受和情绪价值,让游客觉得,品尝的每一种味道就是感受一种生活态度,体验每一份食谱就是体验一种环境和状态。人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旅途中遇到的“渝味360碗”,既是游客当下的一种美好感受,也是今后难以抹去的一种独特回忆。
“味蕾游”对美食消费影响明显。今年1至4月,重庆全市餐饮收入增长14.3%,成为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恢复增长的重要力量。不断唱响的“渝味360碗”品牌,持续助力重庆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世界影响力的金名片,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从味觉盛宴,走向文化大餐
“渝味360碗”源自川渝地区历史悠久的‘九大碗’传统宴席文化,底蕴深厚。美食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不仅能够展现当地文化和历史、丰富旅游产品,还兼具独特的体验性。通过美食去了解一个地方文化风俗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
“渝味360碗”的每一道美食,要么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要么有着独具特色的轶闻典故。在发展“味蕾游”的过程中,重庆结合了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互动场景等多个方面的体验,让游客从舌尖到心间,感受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一道道渝味回味无穷。
酉阳土家油茶汤背后就有一个传奇故事。相传,土司为抗击外敌入侵,征青壮男丁入伍,酉阳籍士兵屡战屡胜。究其原因,原来土家士兵的午餐,是用所带茶叶与五谷杂粮煎炒后调制而成。这一做法后在军中推广,当地百姓也纷纷仿效,渐成习俗,遂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当地有民谚道:“一天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肉都不香。”
“渝味360碗”还为游客打开了一幅重庆旅游的美食地图。循着这份地图,游客能够进入“渝味360碗”新鲜多元的消费场景,走近每一碗背后的民间代言人、美食传承人。
如今,“8D魔幻之城”的重庆美景和活色生香的重庆美食彼此交融。游客在忙着打卡山城、江城、轻轨穿楼的时候,往往还难以选择,究竟是到山上吃还是山下吃?江边吃还是防空洞里吃?
实际上,山上山下、洞内洞外,舌尖的感受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每一处打卡地,带给游客的是独特视觉享受和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挖掘美食资源 融合美食旅游
平湖边上炊烟起。在被称为“中国烤鱼之乡”的万州,特色美食万州烤鱼香飘万里。万州烤食鲜鱼的记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万州出土的战国青铜器“虎钮錞于”,镌刻有反映两千多年前巴人渔猎生活的“鱼纹”。
万州不断挖掘古遗址文化和烤鱼文化,将历史文化和现代景观融为一体,打造“天生城文化遗址公园”“烤鱼之乡、记忆天生城”主题文化巷道,建成集火锅园、烤鱼街、古街于一体的文旅商业街区,让食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感悟历史、传承文脉。在“烤鱼产业链条延伸计划”带动下,如今万州烤鱼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百亿大关。
潼南区为充分挖掘展现特色美食,在全区启动探寻潼城“一镇一宴”活动,在23个镇街挖掘一桌特色宴或特色菜,把潼南地道美食推介给市民游客。还将大力培育独具特色的潼南美食产业,建设一批生态食材基地、培育一批特色旅游美食企业、建设一批美食消费体验点、扶持一批特色旅游美食旗舰店、培养一批美食人才。
作为美食聚集地,江北区整合各方资源,广泛动员并深入各街镇、企业发掘具有江北地域特色的美食菜品,在采用江北区的食材原始烹饪手法来制作的佳肴时,既寻找到了最地道的重庆味,也寻找到了最地道的江北味。
“打造旅游美食品牌是培育壮大消费的最佳切入口。”冉华章说,重庆各地深入挖掘美食资源,将旅游与美食有机结合,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实现美食与旅游深度融合共进,形成美食消费带动原材料生产、加工的优质产业链,不断迭代具有重庆特色的旅游美食品牌、产业、文化,持续助推重庆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