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运村上演“科技+非遗”奇遇

成都世运村上演“科技+非遗”奇遇

2025-08-12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在成都世运村,这场 “科技+文化”的全球首秀,正重新定义国际赛事服务的温度。20258月的成都世运村,俨然成为全球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展示窗口。步入“未来锦市”,四川影目科技研发的智能翻译眼镜成了最抢手的“社交密码”。

这款支持40种语言同声传译的AR设备,通过镜片实时投射双语字幕,让来自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围坐畅谈时,既能聊赛事战术,也能讨论火锅里毛肚的最佳烫煮时长。“一定要带一副回家!”一位美国运动员兴奋地举着眼镜记录下这段奇遇。

 

不远处,搭载国产空间大模型“悠然无界”的机器狗“GoGo”正顶着烈日运送行李。其防风防雨机身与50公斤负重能力,让它成为全天候“超级向导”。更令人惊叹的是,为运动员服务的这些科技产品,90%都来自成都本土创新。

在世运村的各个角落,科技创新正悄然改变运动员的日常生活。

在光耀恒拓的“耀动魔方”前,喝彩声此起彼伏。运动员挥拍击打可承受150公里/小时球速的LED屏,实时弹出的落点偏差数据让虚拟赛场充满真实竞技感。美甲机器人仅用5秒喷绘出世运会会徽与熊猫纹样,引得前来体验的运动员们争相晒图。居住区绿地里的纯物理灭蚊机织就“无蚊天网”,为运动员提供舒适休息环境;泳池中配备4K镜头的水下机器人360度探查池壁,以双倍吸力绞杀微米级污染物,保障水质安全。这些科技产品无缝融入运动员的生活起居、训练备战和休闲交流,无声地重塑着国际运动员的“川式生活”。

当科技感十足的机器狗拐进东方美学的商业街,瞬时与成都的烟火人间撞个满怀。

 

这条特色街区汇聚了非遗传承人手作、沉浸式非遗体验、文创展示与零售等丰富内容,不仅是满足日常所需的便利空间,更化身为文化交流的 “微缩舞台” 和充满温情的“世界会客厅”。

在崇州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刘罗琳的摊位,聋哑匠人用手机打字与顾客交流。其独创的漆器竹编盖碗茶具将熊猫、漆艺与竹编巧妙融合,引得运动员纷纷合影留念。这些由残疾人制作的竹编灯罩透出暖光,不仅照亮了摊位,也照亮了非遗传承的坚韧力量。

“成都礼物”文创商店自开村便人气爆棚,展销的200余款产品涵盖文博文化、非遗时尚、潮流玩具与城市纪念品。匈牙利代表团成员满载而归,特色熊猫纸竹香扇、大小熊猫团扇、趴趴小花熊猫玩偶、典雅的蜀锦手串……一件件满载 “成都记忆” 的精美纪念品被精心打包,准备漂洋过海。

夜色渐浓,非遗市集的竹编灯影下,运动员们动手体验剪皮影、编蜀绣,中医理疗中心飘出的艾草香漫过街巷,为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邂逅,晕染开一层悠然的底色。

从健康管理的无微不至,到环境守护的细致入微;从文化体验的深度浸润,到可持续发展的用心实践,成都世运村正以本土创新的硬核实力,将“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化作运动员触手可及的点滴日常。

 

在这里,“科技+文化”不仅织就出高效便捷的生活图景,更让 “川式幸福”有了可触可感的模样——那是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的和鸣,是非遗传承与国际视野的相拥,更是四海宾朋在此共织的一段温暖时光。

成都世运村的这场科技与文化盛宴,没有停留在概念展示层面,而是切实融入了运动员生活的每个细节。当葡萄牙运动员通过AR眼镜理解川剧脸谱的文化深意,当机器狗带领美国选手穿越竹编灯影找到心仪的熊猫玩偶,成都向世界展示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抱未来的最佳姿态。

这场发生在中国西南的“世运奇遇”,正在书写国际赛事服务的新标准,也在全球运动员心中种下了“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文化种子。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