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宝藏博物馆 让过去拥有未来

朝阳宝藏博物馆 让过去拥有未来

2024-05-17

来源:新华社

初夏,行走在辽宁朝阳的街头,绿树浓阴间,始建于北魏时期的北塔和辽代的南塔遥相辉映。不远处,清代佑顺寺和关帝庙每日传来的晨钟暮鼓,成为城市悠远的音符。

从猛犸象、恐龙等古生物化石到佛教瑰宝“七宝塔”,从见证中华文明起源的红山文物到工艺精美的“辽三彩”……朝阳的市井街巷中,藏着16座“宝藏”博物馆,全市超13万件文物、近700件国家一级文物存身其中,馆藏文物数量之多、历史之久远、藏品之精美,令人惊叹。

馆藏文物多到“摆不下”

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市,论人口数量是一座小城;论1700多年建城史,是一座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徜徉在老城区,宛如穿越时光,让人热切想要探寻它的历史。

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在此营建龙城(朝阳城前身)作为三燕都城,北魏至隋唐时期设营州,辽金时期置兴中府,元代设兴中州,明洪武年间置营州卫,清末置朝阳府。

历史上,朝阳一直是东北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是多民族的东北历史名城和历代塞外战略要地。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气韵让这座城市充满厚重感。散布在城市的街巷、山野间的各类博物馆述说着这座老城的岁月沧桑与光辉过往。

这里既有见证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也有展示三燕文化的朝阳市北塔博物馆;既有展示当地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东蒙博物馆、建平县博物馆,也有展示朝阳出土的恐龙化石、鸟化石、树化石等珍贵资源的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还有民众自发建设的展示当地民间艺术、地域文化的民营博物馆……

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6507处,可移动文物14000多件套13万多件,许多博物馆受展陈面积等条件限制,很多文物摆不下,只能定期换展,让观众了解更多当地的历史文化。

博物馆的“宝藏”

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是一座现代化的红山文化专题性遗址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多种功能于一体,结合现代展示技术手段,集中展示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的成果。

2023年底,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显示,牛河梁的最新考古发现,把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线向历史纵深推进了五六百年。

这是目前中华民族文明最早的起源之一,所以在这里,可以眺望到中国文明的曙光。  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展陈有热河生物群系列古生物化石标本1000多件,包括当地出土的带毛恐龙、早期鸟类、早期哺乳动物、最早的被子植物、翼龙以及大量无脊椎动物化石等,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古生物专业博物馆之一。

朝阳古生物化石产于距今1.2亿至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这里丰富的馆藏精品是了解古生物历史的天然标本。这家博物馆被授予“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朝阳各有特色的博物馆,里面的文物、化石让人大开眼界,感觉书本上的知识变了!

让历史文化精彩再现

朝阳市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里,许多精品文物展示了多民族异彩纷呈的历史与民俗。

走进新落成不久的朝阳博物馆,用现代化声光电技术装备的展馆内展品琳琅满目。在一楼展厅“三燕春秋”专题展中,一件纯金打造的金步摇夺人耳目。这是三燕时期慕容鲜卑打造的步摇冠。

建平县博物馆以展陈契丹族历史文物为特色,在辽代馆第一展柜,陈列着一件由125件珠宝串起的琥珀璎珞。这件“镇馆之宝”的来历是目前辽宁省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琥珀璎珞串,它出土于辽代惠州古城附近,惠州城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后创建,这件文物对了解辽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朝阳市博物馆“处处开花”离不开当地政府对文博事业的持续投入。据了解,仅2023年,朝阳市就投入资金超过2800万元,用于扶持文博场馆建设、布展、设施维护等。

在接待大厅的正中央,巨型大屏“沉浸式”展现着朝阳的历史脉络;在一层展厅,东北地区有史料记载修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千年皇家园林“龙腾苑”,依托裸眼3D数字技术再现,令人叹为观止……当文物展示与数字化科技相碰撞,参观者也获得了不同的体验感。新馆将雕塑、绘画、多媒体数字技术等融入展览中,注重打造沉浸式体验效果,是一种突破。 如何才能充分释放文博力量博物馆是公众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朝阳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些资源既是当地的,也是全国的,甚至是全世界的。办好这些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朝阳,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朝阳博物馆将依据馆藏优势和展示优势,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和研究成果,在馆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组织流动式延伸活动,最大限度使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热”起来。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