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虾“钳”动的全域旅游
2025-05-15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在江苏淮安的洪泽湖畔,一座名为盱眙的小城,凭借一只小龙虾,书写了从农业品牌到文旅经济融合的传奇。截至2025年,盱眙小龙虾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300亿元,养殖面积达97.5万亩,年产量超12.5万吨,品牌价值连续9年位居全国地理标志产品水产类榜首。这只小龙虾不仅成为盱眙的“城市名片”,更以“一产带三产”的模式,推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好水养好虾",盱眙小龙虾的鲜美,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盱眙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水域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水质清澈、水草丰茂,为小龙虾提供了天然的生长乐园。这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平均气温25℃左右,既满足了小龙虾快速生长的需求,又避免了高温导致的病害风险。
盱眙小龙虾的崛起,始于一场“生态革命”。20世纪90年代,当地创新“稻虾共生”模式,通过“一稻三虾”轮作,实现亩均收益较传统种植提高5—8倍。这一模式不仅减少农药使用,还培育出“三白两多”的优质龙虾,成为市场宠儿。
在科技赋能下,盱眙构建了从种苗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盱眙红1号”新品种通过审定,生长速度提高18.6%,亩产提升18.8%,成为产业升级的“芯片”。全县培育11家规模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4万吨,开发出即食冷吃虾、芝士焗龙虾等创新产品,出口20余国,年出口额超3000万元。
盱眙龙虾香米、龙虾调料等衍生产品年产值超10亿元,形成“北有五常米,南有盱眙虾稻米”的新格局。
盱眙是探路“龙虾IP化”的先行者。从上世纪90年代“十三香龙虾”的爆火,到2000年7月,国内第一个以小龙虾为主题的美食节开幕,再到盱眙龙虾节走向世界、盱眙龙虾被评为中国名菜,盱眙和龙虾形成了强绑定,将这一“外来物种”变成了爆款美食,又将这一美食深度IP化。
万人龙虾宴、龙虾烹饪大赛、龙虾主题晚会等活动,将美食与民俗结合。例如,2024年龙虾宴吸引数万人同场品虾,烟火气与音乐交织成“红色狂欢”。 龙虾主题街区“尅街”集文化创意、夜经济于一体,成为网红打卡地,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
为将龙虾的流量引入景区,持龙虾节门票可免费游览明祖陵、铁山寺等4A级景区,带动景区客流量同比增长15%。第一山景区以龙虾装饰焕新,铁山寺则以自然静谧吸引游客“闹中取静”。
盱眙国际龙虾节已连续举办24届,成为国内文旅融合的标杆案例。2024年龙虾节期间,盱眙接待外地游客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和9.78%。
盱眙以小龙虾为核心,串联农业、文化、生态资源,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产业链。虾稻共生基地开放观光体验,游客可参与捕捞、烹饪,带动周边农家乐收入增长30%。叮咚买菜龙虾超级工厂打造“从虾田到餐桌24小时”透明生产线,年接待访客超5万人。还创新跨界联动,红茶小龙虾、龙虾香米等创新产品,将茶产业与龙虾经济结合,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
小龙虾产业直接带动盱眙21万人就业,占全县人口近三分之一。其经济效益辐射多个领域。虾稻共生模式户均年收入增加2500元/亩,全县4000余户种养大户受益。红胖胖、於氏龙虾等企业年营收超亿元,全国直营加盟店超2000家,覆盖20余省市。
盱眙模式的成功,离不开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绿色养殖:标准化池塘改造和尾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实现“养虾不毁田”。十三香烹制技艺列入非遗,龙虾IP融入城市雕塑、文创产品,强化品牌认同。
盱眙小龙虾的逆袭,是“特色资源+科技创新+文旅赋能”的典范。从田间到舌尖,从池塘到世界,这只小龙虾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激活了一座城的生命力。盱眙,正以龙虾为笔,续写着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