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夜游 科技点亮雪域新地标

拉萨河夜游 科技点亮雪域新地标

2025-08-07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情满拉萨系列项目启幕,全球海拔最高行浸式夜游点亮高原圣地。华灯初上,拉萨河畔流光溢彩。202585日晚,随着高原现代科技游船“情满拉萨”一声悠扬的鸣笛,全球海拔最高的行浸式夜游在3650米的雪域圣地正式启航。

船体缓缓驶入河心,非遗藏戏演员高亢的唱腔划破夜空。在现代化声光电技术的烘托下,舒展的水袖与激光共舞,神秘面具与动态灯光交织,千年古城的前世今生在虚实之间璀璨新生。

 

作为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点献礼工程,“情满拉萨”系列项目在2025年夏季交出了一份惊艳答卷。这个由政府主抓、政企联动的示范项目,仅用55天便完成原计划一年的工作量,创造了 “缺氧不缺精神”的拉萨速度。系列项目以拉萨河为纽带,构建起完整的高原文旅体验矩阵

《情满拉萨(水上林卡)》行浸式水上夜游作为首发项目,开创性地设计了五个沿河表演点位。当游船驶过,声、光、影、舞实时联动,船行景异间形成流动的藏文化展厅。

《遇见仓央嘉措》藏文化诗词主题餐秀则让诗歌跃上餐桌。通过“三大篇章、十三小节”的体验设计,360度全景数字化视觉技术将仓央嘉措的浪漫诗篇幻化成视觉盛宴。艺术科技赋予每道菜肴美学故事,让酥油茶香中飘散着诗意。

《唐蕃奇妙夜》沉浸式XR数字演艺空间以传世名画《步辇图》为蓝本,开创“微演艺+大空间探索”模式。游客佩戴XR设备穿越千年,在五感沉浸技术中体验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盛况。

 

当夜幕降临,距拉萨河仅数公里的布达拉宫西麓,另一处文旅新地标同样熠熠生辉。总投资1.28亿元的拉萨团结公园作为 “中心城区水系修复及生态治理工程”的结晶,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全面开放。

公园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史诗。项目设计团队深入研究拉萨河“支流漫淌、沼澤遍布”的历史生态格局,提出 “显山、亮水、见绿、串湖、润城”的生态理念。因项目地处布达拉宫保护范围,设计方案经历了数十次修改。从20244月至20251月,经国家文物局严格评审,最终形成 “一廊三区六节点”的空间格局。

2025年的拉萨文旅变革不仅在线下展开。725日,“辉煌60年·西藏云庆典”小程序上线,十日间浏览量突破10万。这座 “数字西藏宝库”通过四大核心栏目,将西藏60年发展脉络装入方寸屏幕:

“大庆盛况”实时传递庆典动态;“辉煌成就”用数据讲述高原变迁;“西藏影像”精选作品展现生态人文之美;“互动中心”则让用户生成藏式AI大片,分享个人西藏故事。

科技赋能文旅的理念早已在拉萨扎根。2019年北京世园会西藏园内,从拉萨移栽的左旋柳就曾引发关注——这种西藏最具代表性的大型乔木,树干自然左旋生长,相传其祖先来自文成公主进藏时携带的灞桥柳枝。

当时西藏园以尼木县吞巴乡吞弥·桑布扎故居为原型,集中展示“尼木三绝”水磨藏香、藏尼纸、普松雕刻。工匠们甚至将西藏特有的 “打阿嘎”工艺带到北京,用千锤百炼的夯土技艺修筑屋顶。

 

如今,这些传统元素在“情满拉萨”项目中获得新生。藏香制作场景被融入《唐蕃奇妙夜》的沉浸剧情,左旋柳在团结公园水系畔摇曳生姿,而“打阿嘎”的夯歌声则化作夜游背景音乐中的文化符号。

这种融合带来实质经济效益。系列项目带动旅游、餐饮、住宿、文创及演艺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沿拉萨河两岸,特色商铺陆续开业,传统藏毯作坊转型体验工坊,唐卡画师开设数字艺术工作室。

科技游船划开的波光中,倒映着布达拉宫的千年身影与团结公园的现代景观。藏族老人手捻佛珠沿转经道行走,年轻游客举着手机拍摄河岸灯光秀,不同世代的身影在粼粼波光中重叠。拉萨河这条千年母亲河,正以科技为桨、文化为帆,载着雪域圣地的古今辉映,驶向文旅融合的新航程。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