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激活海岛全域旅游新格局
2025-05-09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12月18日,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正式通车,这条全长988公里的“国家海岸一号风景道”以“珍珠项链”之姿串联起海南12个沿海市县,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文旅地标。通车一年多来,这条公路不仅重塑了海南旅游的版图,更以生态、文化、民生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海南全域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条路串起海南“最美海岸线”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主线贯穿海口、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乐东、东方、昌江、儋州、临高、澄迈等12个沿海市县,将21处旅游度假区、261处滨海名胜古迹、40个A级以上景区及68个特色海湾“串珠成链”。从北部的文昌风车海岸到南部的陵水疍家渔排,从东部的万宁火山岩奇观到西部的昌江棋子湾落日,公路沿途84段景观区域涵盖了海滩、湿地、椰林、田园、渔村等多元风貌,被游客誉为“人在画中游”的绝美路线。
文昌木兰湾段以30余座巨型白色风车与湛蓝海岸相映成趣,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打卡地”;万宁山钦湾的火山岩玄黑色海岸与燕子洞奇观,展现了海南地质演变的壮阔历史;陵水赤岭渔村则以“最美日落海滩”和疍家文化体验,吸引游客沉浸式感受“海上吉卜赛人”的生活智慧。
从“风景路”到“人文路”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不仅是一条自然景观大道,更是一条文化传承之路。公路沿线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黎苗风情、疍家文化、红色历史、渔港记忆等融入旅游体验。
在陵水赤岭村,疍家人从传统渔业转向文旅产业,打造“疍家故事”综合体,船屋民宿、渔家餐厅与艺术馆的结合,让游客体验“海上村落”的独特魅力。琼海博鳌湾段依托环岛公路举办马拉松、哈雷机车骑行等大型活动,将体育热潮与本地人文风情结合,进一步激活消费活力。而儋州火山海岸驿站以“地球演变”为主题,通过火山岩景观与生态科普,展现海南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生态保护是公路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施工中,澄迈段为保护百年古树调整路线,儋州段专为虎纹蛙等保护动物修建“蛙行道”生态通道,文昌段保留红树林湿地景观,均体现了“为树让路、为蛙修路”的环保理念。这些举措不仅守护了海南的碧海蓝天,更让公路本身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民生与经济的双重赋能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的贯通,彻底改变了沿线乡村的发展轨迹。过去交通闭塞的渔村,如今成为游客络绎不绝的“网红村”。昌江南罗村的珠碧江大桥通车后,村民往返两岸的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海鲜和农产品通过公路快速外销,村内民宿开发意愿高涨。临高龙豪村依托公路配套骑行道,吸引游客从海南解放公园延伸至乡村,20余户村民计划参与民宿经营。
据统计,2024年元旦假期,海南全省接待游客171.7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9%和60.1%。环岛公路的“引流效应”显著,陵水海洋欢乐世界、乐东莺歌踏浪驿站等沿线景区通过举办美食节、音乐节等活动,进一步拉动消费。
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
为提升游客体验,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配套建设45处观景台、21处停车区、14处新能源补给站及33个特色驿站,并推出“一部手机游海南”智慧平台,整合公路沿线服务资源。2024年推出的环岛旅游公路观光巴士两条线路一票难求,侨乡骑楼老街、木兰湾风车海岸等景点通过巴士导游讲解,让游客深度了解本土文化。
此外,公路沿线衍生出丰富的旅游业态:陵水赤岭村打造海鲜加工一条街与海上休闲项目;乐东莺歌踏浪驿站结合盐田景观开发房车营地与主题餐饮;琼海潭门镇依托南海风情小镇发展渔家乐与文创产业。这些创新业态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更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与创业平台。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的通车,不仅是一条交通干道的升级,更是一场全域旅游的变革。它通过“交通+文旅+生态+民生”的深度融合,将散落的资源整合为连贯的体验,让游客从“路过”变为“停留”,让乡村从“闭塞”走向“开放”。这条公路的实践证明,文旅发展的核心在于以路为媒,串联自然与人文,激活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