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时代的城市地标创新典范

文化融合时代的城市地标创新典范

2025-05-08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的“五一”假期,重庆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858.31万人次,同比增长10.4%;消费总额达151.71亿元,同比增长16.3%。在这场文旅热潮中,重庆来福士以“顶流地标”的姿态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游客争相打卡的核心目的地。这座“超级综合体”,不仅以震撼的建筑美学征服了游客,更通过文化融合与场景创新,展现了城市地标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

“朝天扬帆”到城市记忆载体

重庆来福士的“出圈”,首先源于其建筑设计与城市文脉的深度绑定。项目选址于重庆母城文化发源地朝天门,这里曾是17座古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重庆公路零公里起点”的所在地。设计师以“扬帆远航”为核心理念,将八栋塔楼与横跨250米高空的水晶连廊组合成“船帆”造型,呼应了重庆千年航运历史。塔楼最大倾斜角达24°,弧形立面模拟风帆鼓动的动态感,而水晶连廊则以300米长度成为全球首座“横向摩天楼”,其施工难度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这一设计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创新,更是文化符号的凝练。购物中心内部以两江交汇的色调分区:嘉陵江区采用冷色调,长江区则以暖色呼应江水特点。游客在250米高空漫步时,脚下是滚滚江流,头顶是开阔天幕,既感受到“朝天门”的壮阔,也触摸到城市历史与现代的交织。正如纪录片《扬帆》所记录的,重庆来福士的建造团队通过保留公共通道、扩大滨江观景空间,实现了对本地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延续。

“拍照打卡”到“深度共鸣”

重庆来福士的文旅吸引力,更在于其以场景创新推动体验升级。2025年“五一”期间,项目通过打造多元沉浸式场景,将城市历史、潮流文化、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多个“自带流量”的网红点位:

朝天门广场的“重庆公路零公里起点”标志,成为家庭游客探寻城市根基的热门打卡地。游客在此合影,既是对地理坐标的记录,也是对城市精神的认同。而接圣街的复古码头站台、红色爱心装饰角落,则通过细节设计唤起人们对老重庆码头文化的想象。

水晶连廊的探索舱·云端乐园推出“云中漫步升级版”,游客可在全透明玻璃步道上俯瞰两江四岸夜景,体验“伸手摘星”的震撼。2023年末新增的“全国首座横向摩天楼高空步道”,进一步强化了高空观景的独特性。此外,无人机灯光秀以两江为幕布,将桥都元素、地标符号融入光影艺术,单日客流同比增幅达30%

同时融入彭水苗族文化打造的“彭友商店”,通过AIGC技术生成个性化苗绣花束,消费者可现场制作徽章或冰箱贴,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携带的“社交货币”。奇“苗”世界虚拟博物馆则利用VR技术,让游客在虚拟导游带领下,沉浸式体验苗族服饰、建筑与民俗,吸引年轻人排队体验。

“商业综合体”到“文旅生态圈”

重庆来福士的成功,离不开其业态布局的多元性与文化IP的持续孵化:

购物中心引入40%的首店、旗舰店及概念店,涵盖餐饮、娱乐、零售等多个领域。从珮姐老火锅的九宫格锅底到本气家的日式涮涮锅,再到三代烤肉的韩式复古风,游客在23.5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可“吃遍全世界”。2025年新增的“南滨印象火锅”“SPACELAB失重餐厅”等品牌,进一步强化了美食地标属性。

开心麻花8剧场”推出的沉浸式互动喜剧《捞金晚宴》,将观众转化为剧情参与者,边用餐边参与民国重庆的商战故事,年均演出超200场,拉动消费近千万元。2024年开业的“星剧场”则凭借《疯狂理发店》打破传统观演模式,成为成渝双城商圈的新消费标杆。

地标综合体的“双赢”逻辑

重庆来福士的“出圈”不仅是商业成功,更体现了城市更新的社会价值。项目整合地铁、公交、码头、候机楼等交通枢纽,日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2025年“五一”期间,其单日客流同比增幅近30%,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业态同步增长。例如,戴家巷崖边商业区客流量同比增长超30%,春红火锅等门店销售额增幅达23.6%

更重要的是,重庆来福士通过文化赋能,推动了城市形象升级。其先后获得“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最佳高层建筑”等荣誉,并成为《扬帆》等人文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向全球传递了重庆“魔幻8D之城”的独特魅力。

重庆来福士的爆火,揭示了文化融合时代地标发展的核心逻辑:以建筑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工具,以体验为目标。它不仅是游客眼中的“赛博重庆”缩影,更是本地居民的情感联结。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城市地标从“物理空间”升华为“文化符号”的关键。在文旅消费日益追求深度与个性化的今天,重庆来福士为全球城市地标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