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海津韵”打响城市名片
2025-04-27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因河而生,因海而兴。海河作为城市的母亲河,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解码天津历史文化的核心密钥。从曹操开凿平虏渠、泉州渠构建漕运网络,到明代设卫筑城奠定城市雏形,海河始终是天津发展的血脉。2025年《天津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条例》的施行,进一步强化了运河与城市的关系,将大运河天津段的文化遗存、水工设施、非遗资源纳入系统性保护框架,推动“河城互动”从历史叙事走向现实体验。
2024年,天津全年接待游客2.6亿人次,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天津对“河海津韵”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古文化街的非遗集群、海河两岸的近代建筑群、修缮开放的吉鸿昌旧居等,将河海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编织成一张立体的城市名片。而“天津始‘钟’响你”文旅主题,则以世纪钟为符号,串联起“上山下海、漫游津城”的文旅新格局,让游客在古今交融中感受城市精神。
2025年“五一”假期,天津以“河海津韵”为核心,推出八大主题80项重点活动及各区300余项特色活动,构建起“全龄覆盖、全时体验”的文旅消费生态。这些活动通过科技赋能、场景创新,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桥见浪漫游,海河上的桥梁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文化载体。解放北路街角音乐会、戏曲《西厢记》实景演出、北安桥音乐公园的民乐演奏,让游客在桥边邂逅艺术与历史;文化博览游:,津博物馆的漆器文物展、纪念周恩来邓颖超结婚百年的专题展、三星堆光影艺术展等,通过文物活化与数字技术,打破传统展览的边界。北疆博物院“时空裂隙”科考夜游活动,更以互动形式激发青少年对历史的好奇。
蓟州梨木台花朝节、静海大运河文化旅游节、北辰槐花节等活动,将农耕文化、生态疗愈与露营经济结合,打造“返璞归真”的慢生活场景。
海河游船作为文旅融合的典范,2025年推出“运河文化一日游”线路,串联三岔河口、杨柳青古镇等节点,游客可乘船回溯漕运历史,在永乐码头的“明朝盛典”演艺中沉浸式感受津沽风云。清明假期,海河游船的相声航班、夜游光影秀等项目更创下一票难求的盛况,三天吸引游客719.52万人次,消费额达62.97亿元。
天津文旅的“年轻化”战略在2025年全面落地。国家会展中心的动漫展、棉3创意街区的户外生活节、东疆邮轮母港的“三轮耀东疆”主题活动,精准锁定Z世代群体,构建“音乐+市集+生活方式”的多元消费场景。滨海新区的泰达航母公园“逐梦启航”科技互动、方特欢乐世界爆米花节,则以主题乐园为载体,将军事文化、国潮元素转化为娱乐体验。
夜间经济与打卡经济的结合,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金街大铜钱广场的沉浸式话剧《日出》、陈塘“哪吒闹海”夜游项目,通过声光电技术打造奇幻空间,吸引游客延长停留时间。数据显示,2025年清明假期,天津夜间文旅消费占比达42%,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
天津文旅的成功,离不开对“津派文化”的精准提炼与创新表达,从“津遇和平”到“运河桃花节”,从“鼓楼津声”到“海河礼物”,天津通过IP孵化形成品牌矩阵,强化游客对城市特色的认知。
线上线下融合的“品质尊享游”服务,如海河悦榕庄的“悦夏寻鲜”定制餐饮、携程APP的“五一大促”精准推荐,提升了高端客群的体验满意度。南开区与和平区的“四季文旅战略接旗”模式,通过“一季一主办、一区一担当”的联盟机制,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与活动持续热度。
2025年,天津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其核心动力正是“河海津韵”所承载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活力。海河之水汤汤,既流淌着津沽大地的历史记忆,也激荡着现代都市的时尚脉搏。这座城市的文旅图景,正以“河海为魂、文化为核、体验为王”的逻辑,书写着新时代的城市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