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户外+”重构文旅新高度

以“户外+”重构文旅新高度

2025-04-23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春日云海翻涌,10万亩高山草甸随季节更迭焕发新绿,登山道上身着专业装备的年轻人手持竹杖向上攀登,成为山间跃动的风景线。江西萍乡武功山,这座曾以高山草甸和云海闻名的传统景区,如今凭借登山、露营、溯溪等多元体验,让“户外天堂”的品牌深入人心。2024年,景区年接待游客突破220万人次,跻身全国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榜单前十,更在“五一”“国庆”假期创下单日购票人数、收入等多项历史新高。从传统观光景区到现象级户外IP,武功山以“户外+”模式重构文旅生态,为山地旅游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

构建“水陆空”立体化户外矩阵

武功山的成功,首先源于对自然资源的深度挖掘与产品体系的精准定位。独特的地质奇观:作为我国唯一在海拔1600米以上拥有十万亩高山草甸的山岳型景区,武功山兼具岩溶、冰川地貌与地下暗河、溶洞等地质奇观,云海、金顶等景观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累计播放量超290亿次,成为“云中草原”的天然名片

依托海拔差与地貌多样性,武功山构建了覆盖全场景的“水陆空”运动体系开发17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8条专业越野赛道,连续举办17届国际帐篷节、9届环鄱阳湖自行车赛,吸引专业户外爱好者。打造草甸星空帐篷营地、路虎越野营地、冰雪大世界等业态,推出高山滑草、漂流、亲子露营等轻量化项目,覆盖家庭与社交需求。攀岩、溯溪、低空飞行等项目的引入,填补了高端户外市场空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通过“品牌赛事+主题线路+智慧服务”模式,武功山年接待户外爱好者超百万,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全龄化覆盖、全季节运营”的山地户外目的地。

“种草”到“现象级传播”  

武功山的品牌崛起,离不开对新媒体生态的精准把握与营销策略的创新:以抖音、小红书为主阵地,围绕“日出云海”“青春之山”等标签,联合用户生成UGC内容,仅“武功山金顶”话题在抖音播放量达17.1亿次,小红书相关笔记超3万篇。  

策划“爬山搭子社交”“机械战衣登山”等互动话题,激发年轻群体参与感,2024年新媒体全平台曝光量突破300亿次。借势特警夜训、消防员登山等正能量事件,结合金顶日出音乐会、网红“拍照局长”等创意活动,制造传播爆点。

推出“武功山+VR/AR沉浸体验”“机器人导览”等科技场景,吸引科技爱好者与亲子家庭。  

“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  

武功山通过产业链延伸与业态融合,实现商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  

开发户外装备租赁(如外骨骼助行器)、专业教练培训等服务,提升客单价。整合酒店、民宿、餐饮等配套,东江村民宿村通过“保底+分成”模式,带动村集体年收入超40万元推出文化书籍、非遗手作等衍生品,延长消费链条。  

2024年门票收入占比下降至30%,户外培训、住宿、衍生品等综合收入占比达70%,摆脱对单一门票的依赖。以武功山为核心,联动安源红色文化、杨岐山禅宗文化等资源,打造“红色+体育”“禅修+康养”等复合产品,推动萍乡全域旅游收入增长23%

文化赋能与科技融合提升品牌内涵  

融合徐霞客游记、葛玄炼丹传说、千年古祭坛等历史元素,推出《武功山户外文化志》、穿越主题短剧等内容,赋予户外活动文化厚度通过非遗展示、民俗体验等活动,将傩舞、采茶戏等本土文化融入户外场景,增强游客文化认同。  

建设3.5公里智慧文旅消费带,引入AI导游、无人机巡检等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开发“大模型+户外路线规划”“VR云海观景”等应用,打造科技感与自然美融合的新体验。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武功山的“户外+”模式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激活了乡村活力景区周边村民通过民宿经营、土特产销售年均增收超5万元,东江村整村改造为民宿集群,35张床位常年满负荷运营。直接创造导游、营地管理、户外教练等岗位超1.2万个,间接带动交通、餐饮等行业就业3.8万人。通过智慧监测系统与游客限流措施,实现年生态修复面积超1.2万亩,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萍乡武功山以“户外+”为核心,通过资源整合、营销创新、产业链延伸与文化赋能,完成了从观光景区到户外经济高地的蜕变。文旅品牌的成功需以差异化定位为根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与文化为双翼,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的共赢。这座“青春之山”的崛起,不仅为山地旅游提供了范式,更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