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盛宴激活文旅热 文化传承铺就致富路

民俗盛宴激活文旅热 文化传承铺就致富路

2025-04-22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20254月,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谷雨节”。这场延续600余年的民俗盛会,不仅以独特的侗族文化吸引八方游客,更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据肇兴景区数据显示,今年谷雨节期间游客量同比增长超30%,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00万元,成为民族文化赋能经济的鲜活样本。  

侗族文化的活态传承  

谷雨节在侗语中称为“渐苟嫩堕拉”,意为“吃乌米、播稻种”,既是农耕时令的提示,也是婚恋习俗的象征。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承载着侗族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丰年的祈愿。

身着盛装的侗族青年在寨门以芦笙演奏、拦门歌和米酒迎客,歌声与酒香交织,瞬间将游客带入侗乡风情庄重的祭萨仪式在鼓楼前举行,侗族长老带领族人感恩天地,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一传统仪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梯田实景展示中,侗家人演示犁田插秧技艺,游客可参与体验,感受“天人合一”的农耕智慧夜幕降临时,游客将装糖果的竹篓(卣卣)投入村民家中,换取乌米饭与祝福;侗族姑娘则以锅烟灰涂抹游客脸庞,寓意“越黑越吉祥”。这一活动因趣味性与互动性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单日参与人数超5000人次。  

百米长桌摆满五彩糯米饭、酸汤鱼、牛瘪等侗族美食,配以“高山流水”敬酒歌,游客在味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中感受侗家热情侗族大歌、琵琶歌等非遗艺术在天生桥音乐大厅上演,全球观众通过直播平台“云参与”,仅开幕式线上观看量即突破200万人次。  

文旅融合:从“流量密码”到经济增量  

肇兴侗寨凭借谷雨节这一文化IP,成功将民俗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探索出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路径:  

2024年谷雨节期间,肇兴景区接待游客2.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787.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1.63%49.62%。而今年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仅开幕式当天游客量即超1.2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同比增长40%。  

特色住宿与体验:寨内“歌韵民宿”入住率达95%,游客可参与蜡染、侗绣等非遗工坊,单日体验收入超10万元文创产品开发:以侗族图腾、鼓楼为元素的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620万元,70%订单来自大湾区游客。  

绿色旅游拓展:依托1900亩油菜花海开发的徒步、农耕体验项目,吸引生态旅游爱好者,2024年相关收入占比达景区总收入的18%。  

景区通过“互联网+侗歌文旅”模式,打造“云上侗歌节”直播品牌,2024年线上活动累计触达用户超5000万人次,带动线下游客量增长270.56%。  

乡村振兴:文化自信引领共同富裕  

谷雨节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肇兴侗寨多年深耕文化传承与产业协同的结果:  

通过“文创三带”模式(文化带产业、产业带就业、就业带增收),肇兴村2024年集体经济增收70万元,群众分红61.8万元,2000余名绣娘、织娘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人均月增收1500元。旅游业直接提供岗位1200余个,涵盖导游、餐饮、手工艺等领域。村民陆进权表示:“以前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开民宿,年收入超20万元。”  

肇兴侗寨的实践表明,民族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发展的引擎。通过节庆IP打造、产业链延伸与数字化创新,传统村落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2025年,肇兴侗寨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精品线路,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侗族文化活态博物馆”的地位。未来,如何在商业化浪潮中保持文化原真性、平衡生态保护与开发,仍是肇兴需要面对的课题。但毫无疑问,这座千年侗寨已用一场谷雨节的盛宴,为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