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地域文化 推动文旅高质发展

深挖地域文化 推动文旅高质发展

2025-04-15

来源:央广网

近年来,城步苗族自治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儒林休闲城市服务和南山国家公园“双核引领”,大力构建大旅游格局,文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清明假期,城步接待旅游人数17.34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15.1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22.9万元,同比增长15.43%2024年,城步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苗乡群众人均增收超2万元。

巫江夜游项目《巫水河边月正圆》作为全国首个水上苗乡数字幻游项目,自亮相以来便备受瞩目。项目全程2.6公里,巧妙地将“行船游赏”“数字光影”“沉浸式情景剧场”融为一体,以城步千年苗族文化为根基,为游客精心打造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苗乡奇幻之旅。

随着游船缓缓启动,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拉开帷幕。以苗族“寻家人”的故事为背景,游客们跟随着“月字少一横”的苗文指引,开启了巫水秘境的探索。船行之处,两岸的自然风光与数字光影完美交织,如梦如幻。

城步以南山国家公园为核心,擦亮中国第一牧场——南山牧场的品牌,依托南山风景名胜区、两江峡谷、金童山等重点生态资源发展观光游。南山特色文旅小镇项目建设、南山沿路观景台等设施日益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逐渐成熟,南山旅游成为很多游客的首选。

3D投影,崖壁为幕,结合舞台机械、灯光等科技手段,“行船游赏”“数字光影”“沉浸式情感交互剧场”在月色巫江上深度融合。全国首个水上苗乡数字幻游节目“巫水河边月正圆”,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巫江夜游自去年9月中旬建成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巫江夜游带动周边商店、餐饮店和风情街摊位营业额上涨23倍,酒店入住率同比增长50%以上。

从儒林大桥北岸逐级而下,到民族风情商业街,一路上,街头艺人表演,苗绣、银饰等各式手工艺品店琳琅满目……文化消费带来的客源和人流在这里聚集,使这条商业街越来越繁荣,也越来越“City”。

苗侗人民能歌善舞,素有“无歌不成苗”之说。在长安营,山歌已经成为当地凝聚民心、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瑰宝。每逢农历六月初六,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人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吹木叶、对山歌、奏芦笙、答花话。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扬,长安营镇“六月六山歌节”已唱响为“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成为湖南省四大节庆品牌之一,并列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

唱山歌,是被誉为“中国山歌之乡”——城步的浓郁民族特色。在这里,处处可作歌场,人人会唱山歌——山歌的种子根植于居住于此的苗、侗、瑶等群众心中。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他们形成以山歌传递情谊、传承历史的风俗,独唱、对歌、木叶吹歌、芦笙伴歌……城步山歌形式不一而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步有12万余首山歌。

城步苗、侗、瑶等29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唱山歌、喝油茶、“庆鼓堂”等诸多传统习俗,城步吊龙、苗拳、打禾鸡等入选国家体育非遗保护名录,传统民俗、非遗活动给春节旅游经济带来“井喷”。

城步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城步旅游资源共计1896处,旅游资源总量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县已基本实现村村有特色,镇镇有看点,建成省级乡村旅游区(点)8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

春季,油菜花海如诗如画;夏季,彩色水稻绘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城步茅坪镇金兴村产业转型,打造农业景观,形成“夏种水稻冬种油菜”的农旅融合模式,成为网红村。2024年,该村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达到300万元。

城步是红军长征经过县。城步对老山界、高山红哨等景点升级改造,将《一条棉裤》《一张借条》《一盏马灯》等红军故事编集成册,编入山歌。“红色研学团”“红色体验馆”“红色休闲游”等“红色 ”文旅融合业态越来越火。

城步位于雪峰山脉与越城岭山脉交汇处,县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57座。层层叠叠的大山既是城步发展旅游的宝贵财富,也成了城步走出去的重重阻隔。如何突破大山的阻隔,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成了横亘在城步人心头的现实难题。

城步主动对接大桂林旅游圈,与桂林实现优势互补,既可以丰富桂林的旅游内容,又能将城步旅游全面盘活。桂林山水与城步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可以互补,形成“桂林看山水,城步品文化”的格局。

如今,城步与怀化通道、广西桂林龙胜、资源、柳州三江等县签订框架协议,建立两省四市五县旅游合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路线互推、客源互送、政策互惠、利益共赢,打造了湘桂边地民族文化旅游联合体,以产旅融合之势开启城步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