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多元融合激发厦门新活力
2025-04-11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厦门,这座被誉为"海上花园"的滨海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位居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列。2025年以来,厦门市以"文旅+"战略为核心,通过文化、体育、科技、乡村等多元业态的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截至2025年4月,全市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游客量、旅游收入等关键指标均实现显著增长。
如何让文化游更出彩?告别传统单一的“游园”模式,今年厦门越来越多的文旅场馆和景区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文化味和新鲜感满满的游玩体验。
厦门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鼓浪屿、南普陀寺、胡里山炮台等景点长期吸引大量游客。2025年1-3月,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50万人次,同比增长18.6%;旅游总收入达420亿元,同比增长22.3%。这一增长得益于"文旅+文化"模式的深化,具体表现为
2025年第一季度,鼓浪屿接待游客32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厦门市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推出"AR导览""虚拟琴岛"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使游客在游览中更直观地感受历史建筑与音乐文化。
位于中山路的"闽南戏曲艺术中心"2025年新增夜间演出项目,1-3月累计观演人数突破50万人次,同比增长40%。此外,沙坡尾艺术西区通过定期举办非遗市集、闽南语音乐节等活动,成为年轻游客的打卡热点。
近年来,厦门市始终注重涵养城市文化品格,坚持以文塑旅为游客带来不同体验。每年一度的厦门市民文化节、书香鹭岛活动月等城市品牌活动,文化服务和文化场景推陈出新,逛文博、观非遗、赏民俗、品闽菜,对闽南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立体呈现,正将浓浓文化味根植在游客的印象中。
市民游客带着孩子走进科技馆、科技探索中心,看新奇展品、做科学实验、玩互动游戏;AR、VR、元宇宙等技术在文旅领域广泛应用……近来,众多“科技+文旅”新场景,让在厦旅游成为一种潮酷体验。厦门市正持续焕新数智文旅体验,用科技为厦门文旅注入新活力。
今年春节期间,同安竹坝南洋书院的“中漫元宇宙馆”正式对外开放,只需戴上VR设备,即可穿越到虚拟世界,“无人机足球比赛”让游客可操控无人机进行足球赛,在空中一决高下;在SM商圈,“秦潮觉醒”XR沉浸式体验等潮流玩法让年轻人蜂拥而至;鼓浪屿元宇宙则变身大型捉迷藏现场,以鼓浪屿1.88平方公里的面积为蓝本,通过高精度3D建模,打造了一座让全球用户触手可及的“赛博岛屿”。
一部手机游厦门"平台优化,截至2025年4月,该平台注册用户突破800万,提供智能导览、AI客服、实时客流监测等功能,鼓浪屿、植物园等热门景区预约效率提升30%;厦门市文旅局联合科技企业推出"元宇宙鼓浪屿"项目,2025年1月上线以来,累计体验用户超50万,其中20%转化为线下游客。
近期在厦启动的市重大文旅项目“知行岭文旅科技产教融合基地”更成为新亮点,整合了文旅、科技、影视等资源,打造数字教育小镇和微短剧拍摄基地,开放后为游客提供“科技+文化”的多元场景。
如今在厦门街头,时常能见到外国友人的身影,他们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在市井街巷City Walk,感受闽南文化、打卡美食。浪漫优雅、升腾着烟火气的厦门,令越来越多海内外旅客心向往之。
八市、沙坡尾是品尝古早味、感受烟火气的休闲好去处;“茶桌仔”成为体验功夫茶、感受“小确幸”的休闲新方式;新晋“网红打卡地”十里长堤催生出后备厢经济、露营经济、市集经济等新业态……中山路、八市、沙坡尾、十里长堤、山海健康步道等高品质市民空间成为City Walk热门目的地,游客争相体验厦门这座“闲不住的休闲城市”。
在袅袅烟火气的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服务“硬核托底”。去年开始,厦门大力实施文、旅、商、体融合计划,多元拓展新兴业态;每逢长假,部分道路免费停车、增加公交专线、精品演出免费看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为市民游客提供贴心便捷的服务;在入境旅游政策利好的加持下,厦门推出“中转+城市游”创新产品,有力推动入境、支付、游览等便利化工作,为外国旅客开启美妙“丝滑”的旅程。
2025年的厦门,通过"文旅+"战略的深入实施,成功将文化、体育、科技、乡村等元素与旅游紧密结合,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更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未来,厦门仍将依托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模式,巩固其作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