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赋能文旅新质生产力
2025-04-10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近年来,低空旅游市场规模虽有波动,但基本维持在一定水平,直升机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约200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220亿元;滑翔伞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6亿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12.4亿元。低空旅游已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2023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达到45.4亿,同比增长80.1%;国内旅游收入约4.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3%。在旅游市场快速复苏的背景下,低空旅游项目因其独特体验而受到市场青睐。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参与低空旅游项目的游客占比达到7.2%,较2019年提升了2.3个百分点。
低空观光旅游是目前最成熟的融合模式。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分会统计,2023年全国开展低空观光业务的企业达到187家,运营航线超过400条。张家界天门山景区提供的数据显示,其直升机观光项目2023年接待游客12.6万人次,实现收入7560万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105%和118%。
三亚的低空观光业务表现尤为突出。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直升机观光接待游客43.2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37.5%;收入达到2.59亿元,创历史新高。蜈支洲岛景区推出的"海空联游"产品,2023年销售12.8万份,占总游客量的18.3%。
航空运动旅游是另一重要融合方向。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统计,2023年全国举办各类航空运动赛事活动超过200场,参与人数约50万人次。山东莱芜雪野湖航空运动基地2023年接待体验游客15.3万人次,同比增长42%。
滑翔伞运动发展迅速。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注册滑翔伞俱乐部达到312家,较2019年增加47%;持证飞行员超过5800人。浙江永安山滑翔伞基地2023年接待游客8.7万人次,实现收入2610万元。
通航短途运输与旅游的结合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中国民航局运输司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开通短途运输航线58条,完成旅客运输量16.3万人次。内蒙古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乌拉特中旗-包头"航线,2023年运送游客1.2万人次,占航线总客运量的78%。
新疆开通的"阿勒泰-喀纳斯"航线成为典型范例。新疆机场集团数据显示,该航线2023年执飞186班次,运送游客9342人次,平均客座率达到81.3%。游客通过该航线可将原本6小时的车程缩短至50分钟。
深圳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文旅融合项目具有代表性。公司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其低空旅游业务接待游客5.3万人次,实现收入5300万元。推出的"空中看深圳"项目包含8条观光航线,最受欢迎的"深圳湾航线"年飞行架次达到2860次。
桂林阳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低空旅游产业集群。阳朔县文旅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县低空旅游项目接待游客28.6万人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43亿元。其中,热气球观光项目接待19.8万人次,直升机观光接待8.2万人次,滑翔伞体验接待6000人次。
阳朔燕莎航空运动营地作为全国首个航空飞行营地,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3840万元,较2019年增长65%。该营地带动周边7个村庄发展农家乐、民宿等配套产业,创造就业岗位320个。
四川峨眉山景区开发的低空游览项目成效显著。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年报显示,2023年低空游览业务接待游客9.8万人次,实现收入5880万元,占公司景区业务收入的6.7%。项目使用的5架直升机日均飞行时间达到6.2小时,利用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该项目推出的"佛光航线"尤其受欢迎,2023年执飞1560架次,载客率达92%。游客乘坐直升机可在15分钟内俯瞰峨眉山金顶、万佛顶等核心景点,大大提升了游览体验。
2023年,大疆等企业开发的VR低空体验设备已在56个景区应用,年服务游客超200万人次。5G+VR技术让无法实际乘坐的游客获得类似体验,扩大了市场覆盖面。应鼓励更多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吸引力。
低空经济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了可观的市场规模和多元化的产品体系。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这一融合发展趋势将更加深入,为两大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