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尚体育激活文旅新动能
2025-04-0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春日时节正适合户外运动,最近一段时间,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原先只在过节才举行的赛马活动,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体育消费,也被网友称为“村马”。“村马”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吸引这么多人参与?
三都作为全国唯一水族自治县,马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水族相传夏商时期生活在中原一带,秦汉时迁到岭南融入百越族群,明清时期迁徙到贵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马与水族一直相生相伴、征战四方,现今水族的墓葬碑刻中,保留着很多关于人与马生活的图案。2004年三都被命名为“贵州省少数民族赛马基地”,2013年三都获得“中国赛马之乡”称号。
在每次“村马”比赛的间隙,都有文艺节目演出,这些文艺节目坚持艺术形式的多样融合,将舞蹈、音乐、戏剧、民间技艺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如穿插铜鼓舞、斗角舞、芦笙舞、布依竹竿舞、苗族跳月等民族特色舞蹈,呈现文艺精品,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马文化、水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贵州村马成为体验民族文化的载体,在线上线下都深受群众喜爱,目前全网流量已突破3亿人次。
随着一声令下,十几匹快马从马闸一跃而出,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呼喊声,在加剧赛场紧张氛围的同时,也给近距离观赛的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感。
贵州省黔南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民自古爱马、养马,每逢过节,都要举行盛大的赛马比赛。随着贵州乡村体育赛事不断出圈,越来越多的游客专程来到三都看赛马。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来三都水族自治县看“村马”的游客数量超过80万人,同比增长超过2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5%。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西部赛马城,这个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建成的全长1601米的赛马跑道已经投入使用,可以同时容纳14匹马同场竞速,还成了少数民族“马上特技”的展示区。按照新的规划,从4月份开始,每逢周末,这里都会邀请村里的骑手参加比赛。此外,新的规划也正在进行中。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联合出台《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7年,初步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助力户外运动参与人数持续增长,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村马”在为当地带来“流量”的同时,也对当地的各项服务提出了新的考验。比如酒店餐饮配套是否能跟上?驯养马匹产业是否成熟?
一个按照四星级标准建设的配套酒店已进入最后的内部装修期,新酒店将在今年7月份试营业,届时将提供超过200间客房。此外,当地还围绕精品民宿,星级酒店加速布局。目前,全县共开业民宿11家,星级标准酒店16家,围绕传统村落包装招商项目5个。配套设施在加紧建设,日益密集的赛事对骑手数量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加。
以“梦”为马,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不少年轻人瞄准了“骑师”这一新的职业赛道。今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在贵州省开办了首个休闲体育——马术方向的专业班,重点培养运动驯马、饲养管理等就业方向的学生。
为了鼓励当地养马产业的发展,今年,三都水族自治县创新实施“以奖代补 保险托底 项目带动”的政策组合拳,带动全县马匹存栏量突破3100匹,贵州马核心种群达891匹。预计今年年末将实现存栏量5000匹、综合产值超亿元的目标。
在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村马”比赛现场,精彩的赛马及富有贵州水族特色的表演让游客们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更成为吸引游客、拉动旅游消费的新亮点。三都积极探索“体育 文旅 民俗”融合发展模式,元旦以来,三都共举办贵州“村马”赛事9场次,吸引游客113.08万余人次,人均消费1010元,旅游综合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45.11%。
贵州首先做对了“地域特色”这篇大文章,其次是做好了“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让民族文化不断有现代表达,也传递出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三都水族自治县“村马”发展的实践表明,传统体育项目完全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将水族马术技艺转化为现代旅游产品;注重产业链构建,形成养殖、培训、旅游等完整产业体系;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