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旅亮出“创新答卷”

成都文旅亮出“创新答卷”

2025-04-01

来源:成都日报

文旅高质量发展,擘画“诗与远方”新图景。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旅游业总体实力保持全国第一梯队,全年游客接待量达3.0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732.66亿元。哪些抓手,为文旅产业促能增效?331日,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都江堰市召开,现场展现了多种智慧场景。

“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三大主题,文创非遗、数字科技、智能户外和低空文旅四大展区……展览集中展示成都在低空文旅、人工智能互动装置、智能户外装备、文创产品等方面的发展成果,50余项项目全面展现成都文旅产业创新实力。

文创非遗:千年文脉“活”在当下

步入文创非遗展区,非遗银花丝·锦丝天府系列饰品在灯光下流光溢彩,吸引游客驻足。“这款饰品灵感源于蜀锦纹样,每一根银丝都需手工掐制上万次,传统技艺的精致与现代设计的简约完美融合。”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国家级羌绣非遗传承人杨华珍以“传统纹样+国际语言”创新理念活化千年羌绣技艺,用针为笔、线为墨,演绎“立体刺绣”奇观,推动邛崃非遗传承。其通过跨界合作将羌绣融入爱马仕箱包、星巴克产品等国际品牌设计,实现非遗技艺全球化传播。在邛崃设立传习基地,开发刺绣课程及数字纹样库,吸引年轻人参与文化实践,培育本土“邛州绣娘”就业群体。项目既保留羌绣核心技艺,又以创新应用带动乡村振兴。

数字科技:虚实交融重构体验边界

宇树科技生产的Unitree Go2机器狗不仅能提供智能导览、多语言交互等服务,还能进行人流监控、紧急疏散、危险区域预警等工作,目前在成都宽窄巷子等景区景点均有所应用;四川翔彭智航科技现场演示了无人机配送咖啡,该公司已在彭州市开通15条“云端外卖”航线,年飞行超3000架次;戴上VR眼镜走进短剧《梦回丝路》,就可以沉浸式感受丝路文化,聚焦“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的唱吧音乐集团,正计划结合成都历史名人及文化遗产打造新IP,推动文艺创作与文旅消费双向赋能。

数智创新领跑:成都文旅融合再攀高峰

2024年,引进高质量文旅项目49个,新增规上文旅企业52家,总数达1046家,促进文旅产业全链条发展;持续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文商旅、文体旅、农文旅等新业态新场景不断“上新”;新业态、新产品以创新供给激活消费潜能,幾米绘本VR剧场、浪美术馆、《熊猫的世界》VR沉浸体验等数字文旅项目多点呈现,“花花荣誉局长”成为网络热点;抢抓免签政策扩大机遇,出台推动入境旅游八条措施,推出8-48小时过境旅游套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支付便利化体系;加强与主要客源地国家和地区的文旅交流合作,新增境外旅游驿站30个,推动熊猫、美食、动漫、游戏、音乐等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

多维创新驱动: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近期火爆出圈的红果短剧《家里家外》也在展览中亮相。据悉,该剧是以上世纪80年代川渝地区为背景,全程采用四川方言演绎的短剧,目前全网话题量破40亿。该剧在四川多地取景拍摄,其中还有双流区某工厂家属院、锅盔、蛋烘糕等众多成都元素,让其关联的“川渝文化”“蜀地美食”搜索量激增300%,掀起“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新热潮。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资源,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近年来,成都博物馆通过实施“一馆一策”改革,推动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实现游客倍增,外地游客占比超70%。成都文旅集团打造的夜游锦江项目,将诗词、汉服、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船产品、美学市集、巡游表演,构建富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水岸主题文化消费空间,成为成都夜间消费热门选择。2024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入选“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低空文旅:云端瞰蓉城 打开文旅新维度

低空文旅展区成为“最科幻”打卡点。零重力飞机工业的ZG-ONE飞行器旁,现场负责人详解:“这是全球首款换电式eVTOL,未来游客可乘它俯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现场观众戴上VR眼镜体验《梦回丝路》短剧后直呼:“仿佛骑骆驼穿越沙漠,成都的历史文化IP还能这样玩!”四川翔彭智航科技展台,无人机正配送咖啡,现场负责人表示:“‘云端外卖’已开通15条航线,明年将结合武侯祠等IP开发文创配送。”

从非遗活态传承到低空经济启航,从智慧景区升级到全球赛事引流,成都文旅以“创新融合”为笔,正书写着新篇章。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