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大同 打造“国际旅游热点城市”
2025-03-17
来源:大同日报
近年来,大同市围绕“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国际旅游热点门户城市”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文旅强市”转型发展战略,立足比较优势、深耕文旅赛道,大同文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根源在于“三个聚焦、三个强化”,即聚焦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聚焦融合创新,强化产业赋能;聚焦提质增效,强化服务保障。
去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文旅部门抢抓“跟着悟空游山西”流量风口,大力促进文旅消费和引流,6处取景地凭借一流的景区设施和优质的服务质量,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打卡。为更好地做好旅游服务工作,我市加强景区接待人员培训,6处取景地累计增加一线服务人员500多名,补充临时讲解员300多名。
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之一等,众多文化冠冕承载着大同足以傲世的动人魅力;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人文名山北岳恒山,千年辽金古刹华严寺、善化寺,著称于世的奇险建筑悬空寺,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的大同古城,苍茫古朴的大同长城等,展现着“文化古都”的非凡魅力;以底蕴深厚、兼收并蓄而自成味道独特鲜美的风格体系的众多大同美食,成就“美食之都”的美名。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气数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夏季平均温度20℃、相对湿度50%的大同,让游客倍享“清凉夏都”的舒爽。
漫步大同古城街巷,倍感文脉绵延的大同古城更加文韵流芳,让人流连忘返。我市全力推进大同古城景区建设,高标准推进古城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历史院落修缮、街巷道路改造、建筑风貌整治、公共设施配套等工程建设,再现古城历史风貌;高起点布局文旅业态,加快推进清远街餐饮基地、户部角休闲文化综合体,建设精品夜经济集聚区,增强商业体的新体验和可玩性,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元融合的古城业态;高质量打造文旅IP,推进文物活化利用,常态化开展各种实景演出,培育一批沉浸式体验消费新场景,形成品牌引流矩阵。
在冬季,大同清爽的空气、澄澈的蓝天、晶莹的冰雪,更让四海宾朋来大同的经典古建之旅格外心旷神怡、融景融情。为促进“淡季不淡”,大同市加速培育文旅新场景,“+旅游”“旅游+”多业态深入融合,新业态、新场景亮点频出。“旅游+演艺”,古都灯会现场及代王府沉浸式实景演艺,让游客欣然享受大同文化大餐;“旅游+冰雪”,以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为代表的众多冰雪旅游场所,让游客倍感大同同样晶莹闪耀的冰雪文化魅力;“旅游+康养”,大同丰富优质的温泉资源,让游客润身暖腑、颐养健康,并与大同特有的优质农产品和地道中药材资源结合, 让“康养大同”为大同文旅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
“旅游+研学”近年来更是方兴未艾,研学中国古都,读懂天下大同。近年来,研学旅游成为大同文旅备受欢迎的新项目。人们沿着以历史时间为轴线的游学路线,理清在大同发生的民族融合历史脉络,延展课内学科知识,通过对古都大同历史文化的深度研学,以全新的历史视角构建起更加宏大的“天下大同”大历史观。大同做强研学旅游消费,发挥火山地质公园、桑干河湿地公园等资源优势,逐步完善研学机构、研学基地基础设施,培育研学人才,吸引外地研学团队来同,让研学旅游成为大同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研学+”的新模式逐渐成为研学旅游发展的方向。“研学+地质、研学+非遗、研学+美食,研学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仅能让淡季不淡,还能让传统文化火起来。”段亚萍说。
据了解,已连续开展四年的“中国年·大同味”文旅短视频大赛,高居中国春节城市营销话题热度前三,成为享誉全国的文旅IP,已成为每年春节全民参与的城市级文旅营销品牌活动,2024年在抖音、微信视频、小红书平台全网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5.21亿次,今年仅在抖音平台播放量已达5.8亿次。将大同从“网红”城市打造成“长红”城市,需要不断创新文旅消费形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并需要长期有效的城市营销策略,通过持续的内容发布和话题制造,增强大同的城市对外链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