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R”博物馆的破圈之路
2025-03-17
来源:央广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如潮水般涌入我们的生活,构建“智慧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了适应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天水市博物馆积极迈出步伐,从玻璃展柜里的静态陈列,到全域联动的文化盛宴,甘肃天水正书写着新时代的“陇上江南赋”。当游客在博物馆数字屏前与彩陶纹饰互动时,他们触摸的不仅是千年文明的回响,更是一座城市文旅转型的强劲脉搏。
文物“活起来”成博物馆流量密码
2024年,天水市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137万人次,同比增长85%,首次跻身全国百万级博物馆景区行列。作为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该馆馆藏的4万余件文物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活化转型。
近年来,天水市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积极开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通过数字平台展示地方文化,提升社会影响力,目前已完成300多件精品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工作。同时,博物馆还通过与文化传媒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藏品,推动了文创产品的开发。
该馆建成了西北首个文物全息剧场,通过5G AR技术重现8000年前大地湾先民的生活场景;数字藏品《秦公簋》在蚂蚁链首发即售罄,天水市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文物墙,游客可通过虚拟触摸屏与3D文物互动,例如“组装”战国马车部件、体验简牍书写等,日均服务游客超500人次。
在2024年,新建数字体验中心 1个,开发隔空制陶、碎片记忆、文化印记、笔下华彩4个数字交互项目;在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馆增设文物数字墙;实施“数字人”项目;搭建数字云展览平台,实现网上虚拟展厅,举办“瓷上风雅——宋金元主题瓷器展”等数字云展,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在线导览提供语音讲解和文字介绍,帮助观众深入了解展览内容;实施了天水市博物馆、伏羲庙智慧景区游客服务系统升级工程等项目。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天水市博物馆智慧化建设的步伐。
从博物馆到城市文旅图景,博物馆的破圈效应正在辐射整座城市。
距离天水市博物馆1.5公里的天水古城依托博物馆文化IP,孵化出周边非遗工坊、考古营地等12个衍生体验项目,客流量提升60%。2024年暑期,天水市博物馆推出的“小小讲解员”项目累计服务游客2万人次。
天水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天水市将围绕“东方微笑”主题文创研发开展交流座谈会,有效激发文创人才将石窟文化、伏羲文化元素转化为现代文创产品的灵感,多措并举提升文创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围绕“东方微笑”主题,筹划开展第四届天水市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参赛作品120余件(套),有力激发全市文创企业研发生产的积极性;着手陇尚文创非遗一条街建设,集中力量打造集品牌形象、“文创 产品”展示销售、DIY体验、分享课堂、艺术交流、休闲体验为一体,全面展出全省特色文创产品的IP空间,让游客在天水吃得开心,购得舒心。
未来,将继续深化对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让AI技术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建设高质量、智慧化博物馆踔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