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模式 文物在机场遇见千万旅客
2025-02-28
来源:新华网
2月26日,全球首个设置在机场内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开馆。西部机场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机场+博物馆”这样一种跨界的形式。机场的基本展陈,都是机场历年建设过程中考古挖掘出来的文物,以这部分文物为主。在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机场自己挖出来的文物做基本展陈,而且还能深度讲述历史故事的,西安机场确实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西部机场博物馆,包括占地400平方米的主场馆“四方馆”和占地88平方米的珍宝馆两部分,其中,四方馆为基本陈列展,以历年机场考古发掘出土的121件文物为主要展品;珍宝馆侧重专题陈列展览,每次仅展出一件文物,每3~6个月更换展品,首展是国家一级文物,来自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展品——春秋时期的青铜礼器瑰宝:秦公镈。
西部机场博物馆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开馆当天,前来参观的人群中,既有已经办理完值机手续准备乘坐航班离开西安的旅客,也有专程前来“打卡”的“网红”;既有利用倒休假期前来“探班”的机场工作人员,也有世代居住在此,如今为了T5航站楼顺利投运作出贡献的当地村民……在工作人员细致讲解中,参观人群纷纷向文物投去好奇的目光。
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期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在施工现场发掘出各类古代文化遗迹6848处,其中古代墓葬4093座,陶窑、灰坑、围沟、道路等古遗址2755处,出土文物22000余件(组)。今年2月20日,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式投运,西部机场博物馆也正式揭牌亮相。
西部机场博物馆整体采用仿唐式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采用“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的展示模式,展出文物涵盖包括先秦至明清的中国古代多个历史时期。
为了将机场这一交通枢纽打造为“可阅读的历史空间”,博物馆提出“15分钟文化体验”目标。博物馆通过独立展匣,呈现文物故事,适配观众快节奏浏览。在互动影像技术的“加持”下,丝路贸易场景、唐代长安盛景得以“再现”,颇有沉浸感。
为了解码“机场下的古长安”,文物展设置了“洪渎千载事”“丝路贯通途”“长安尽繁华”三个单元,通过向人们讲述先秦至明清的文物,实证洪渎原的历史过往;以出土胡人俑、贸易器物,展现多元文明交融;以唐代建筑构件、生活器物,还原盛世气象。
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机场堪称城市的“门面”,是外地旅客了解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一个窗口。今后博物馆将不断完善展陈设计、增加科技手段,引入AR文物展示、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长安体验场景,为现场观众“再现”古都长安。
作为服务公众的平台,设立西部机场博物馆的尝试,标志着博物馆业正从“坐等观众”向“主动抵达”转变。机场有着“最为现实、最为基础的客流量”,可以让博物馆文化传播有稳定的受众市场,因此西部机场博物馆的这种模式值得全国很多地方借鉴。各地也无需局限于本地出土文物,可考虑结合特展、非遗等资源进行“机场+博物馆”的探索。设立西部机场博物馆或许预示着一个新趋势:未来的博物馆,将不仅是文化容器,更是嵌入城市脉搏的“叙事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