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旅游”激活文旅消费
2025-02-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如何证明自己抵达了“诗和远方”?不少人竭尽所能只为拍出自己的“人生照片”。随着旅游市场不断发展,旅拍作为配套服务中的新型消费项目,当仁不让成为旅游新风尚。旅拍已经成为旅游业中一个单独的市场,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在文化气息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的城市中变装打卡,这种体验感满满的沉浸式旅游方式深受年轻游客青睐,在社交媒体上火爆出圈。
国内旅游业呈现持续升温局面。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24亿,同比增长14.8%。如今游客外出旅游,不仅能开阔眼界、放松身心,还能深度体验并拍照留存。由此形成的旅拍市场日渐火热,带动了服饰租赁、化妆造型、专业摄影摄像等行业快速发展,成为新增长点。
可以说,旅拍市场供需两旺。从需求端看,不少游客认为出游一趟不容易,所以不想“浅体验”后匆匆离去,而是选择深度“沉浸式”体验。在不少景区,一些游客经过化妆并穿戴相应服饰,与风景“完美融合”,加之专业团队提供拍摄服务,这种旅游体验给人一种“没有白来”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个性化体验的追求,旅拍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已有5933家旅拍相关企业,近两年伴随文旅热度飙升,旅拍作为一种消费新业态,相关企业注册量迅猛增长,2023年增长最为明显,达2117家,同比增长272.06%;2024年同比增长22.2%,至2587家。超七成相关企业成立年限在3年内,其中成立年限在1年内的相关企业占比最大。
从繁华都市的特色街区,到偏远地区的小众景点;从在景区一时兴起的“打卡”拍照,到为了美美“出片”而专门前往一个景区;从万年不变的比“耶”,到有专业摄影师指导拍照姿势甚至专门设计情节意境……旅拍这一新兴消费业态正改变着人们的旅游方式和消费习惯,也为休闲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年以来,“旅拍”的相关搜索量同比进一步增长。不论在跟团游还是自由行中,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将旅拍作为旅途中的必备选择,其中年轻人和银发族的需求更为旺盛。同程旅行根据消费者需求,专门推出了独立旅拍的旅游体验服务,旅行旅拍套餐型产品基本覆盖了游客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旅拍需求。
春节假期,海南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处处“红妆”渲染出浓浓年味,不少妆发精致的游客身后跟着专业摄影师,在各地拍照。“春节假期我们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有不少“拖家带口”来旅拍的游客,周边旅拍工作室的数量也大幅提升。景区通过持续上新业态,兼顾游客在意的情绪价值和“打卡”需求,将消费体验场景化,还推出游客在线上平台购“0元”门票等优惠举措,不仅推动了老牌景区实力出圈,还极大带动了相关消费。
旅拍对景区消费的直接拉动作用显著,也能借助旅拍以及旅游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提升游客对景区的总体体验感和好感度。很多旅拍达人或者店铺也会将优质的旅拍作品投放到各类平台,吸引游客下单预订,间接带动了游客对固定景区的需求。例如西双版纳网红告庄夜市旅拍,既让游客体验了东南亚风情的旅拍美照,也为当地特色景区带去了大量游客。旅拍市场火热,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入圈”。
旅拍热能不能持续?不少消费者评价不一,目前行业存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需要进一步规范。
在“出片热”创造多赢的另一面,也有消费者反映,旅拍中存在着从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传统文化被消解误读、虚假宣传、隐形消费、不规范交易等乱象。这需要通过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养、规范旅拍服务、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等针对性措施来解决,才能使“出片热”长期热下去,产生持久红利。
规范旅拍市场发展,需要从业者、监管方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业者应严于律己,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行业口碑。监管方要加强对旅拍市场的监管,明确准入门槛,对从业者进行规范管理。例如,建立资质审核制度,对不符合条件的商家和个体予以取缔;加强对旅拍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才能让旅拍市场在“出片热”的浪潮中持续健康发展,真正成为旅游经济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