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文旅”赋能产业发展
2025-02-17
来源:贵州日报
戴上VR眼镜沉浸式体验、线上预约景区智慧分流……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旅游新玩法,让游客获得更丰富的游玩体验和更便捷的出行服务。2025年贵州还将进一步推动智慧旅游建设,目前已经在黔南州进行试点。
位于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作为贵州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打造红色文旅新业态新地标的代表性成果,被央视誉为“打开多彩贵州之旅的第一站”的“红飘带”,自2023年10月22日启动试运营,人气持续高涨,合计演出超8300场,接待省内外游客约100万人次。数字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与渠道,使传统文化资源更具时代感。这是“红飘带”吸引观众的关键。致力于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文化厚度,推动红色文化及贵州文旅发展的数字化转型。
居住了6000多名苗族同胞的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多重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混合让这里成为一座露天博物馆,展示着苗族的文化和历史。而沉浸式文旅项目“西江幻地”所构建的元宇宙世界里,精美苗服、绚烂银饰、吊脚楼奇观一一展现,基于实景的虚拟交互体验以及真人对抗游戏,更是让游客一边游走苗寨,一边推动剧本情节发展,领略“科技+文化”的魅力,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
随着智慧文旅的持续发展,贵州正不断推动文旅与数智融合,从表层形式走向深层次的创新与重构,不仅推动了文旅资源的创新利用,也为文旅产业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红飘带”突破依赖实物、图片、文字展示红色文化的传统路径,以数字化、艺术化的手段展示长征文化,以全新方式呈现和诠释了伟大长征精神。“红飘带”采用了目前业界最复杂的实景异形显示系统、国内最大的双曲幕剧场、多套超大荷载吊挂设备、超大弧形透声幕等先进设备,以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动画、多媒体声光等前沿数字科技为主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
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为鼓励广大游客来黔踏寻红色足迹,贵州于2024年12月发布了红色旅游相关优惠活动,以及20条旅游线路。为了让游客获得更好旅游体验,与之相关的各红色旅游景点的智慧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飞越黄果树——360极限飞球影院内超大的全景型球幕让游客在场馆内不用佩戴任何设备,就可实现裸眼3D的视觉效果,搭配4D动感座椅和专属影片《飞跃黄果树》,让人直呼过瘾。2024年夏季飞越黄果树——360极限飞球影院几乎每天都满座,13个小时不间断地循环播放,每天接待游客近4000人,单日营业额最高能达16万元。
冬日的梵净山银装素裹,正是欣赏雾凇美景的好时节。由于红云金顶地形陡峭、场地狭小,高峰时段常因游客聚集导致排队长度超过百米,严重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为解决这个问题,梵净山景区推出了“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智慧分流与服务优化示范工程”,构建一套覆盖“购票、登顶、其他核心景点”的全景区智慧管理模式。游客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预约登顶时间段,从而实现行程合理规划,提升整体游览体验。据了解,该模式推出后,平均排队等待时间较传统模式减少40%以上,游客满意度较传统模式提升30%以上,周边商户销售额增长15%以上。
黔南州荔波县小七孔景区人气爆棚。在24年国庆景区接待游客34.46万人,同比增长2.42%,景区4天接待游客6万人以上。
作为黔南州智慧旅游试点,荔波县2019年就开展智慧旅游探索,搭建起信息数字化产业运营平台,经过整合数据,科学设置并发布线上、线下购票预约渠道,简化预约程序、优化预约服务。近年来,荔波小七孔景区不断推动智慧旅游系统升级,构建包含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三大模块的体系,加强了景区公安、交通、公共管理等多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和协同作业,实现了指挥调度的同步,建立了科学高效的联动机制,为景区的智能管理、服务提供、安全保障和交通组织等夯实了智慧运营基础。
为了精准掌握游客需求、优化游客体验,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贵州致力于从点、线、面、体等层面进行优化,在游客可触及的每个点上优化管理、提升效率。今年8月,“一码游贵州”平台全新升级发布上线。通过整合全省文旅资源,囊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板块,流畅的操作和贴心的服务赢得了游客的一致赞誉。
随着智慧文旅的持续发展,贵州正不断推动文旅与数智融合,从表层形式走向深层次的创新与重构,不仅推动了文旅资源的创新利用,也为文旅产业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