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柿子”做成大“柿业”

“小柿子”做成大“柿业”

2025-01-20

来源:央广网

有着1200多年树龄的柿子树,你见过吗?走进“柿子之乡”——陕西渭南富平县,这棵位于该县曹村镇的“柿寿星”是不容错过的重要景观之一。树上祈福的彩带与满枝红柿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在富平,沉甸甸的柿子挂满枝头,还变成柿饼,变成乡村旅游的旗帜以及特色文旅产品,助力“甜蜜产业”多元化发展。

2013年,富平柿饼制作技艺入选陕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名录,为富平的“柿”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36月,陕西富平柿子产业科技小院在富平县正式成立,围绕“柿”业从种植到加工提供全产业链科技赋能,推动了“柿”业提质增效,成为当地的富民支柱产业。

富平县域目前培植有柿子36万亩,年产鲜柿28万余吨,年出品柿饼7万多吨,柿产业约占农民收入的三成。富平尖柿拉动固定资产投入10多亿元人民币,“富平柿饼”品牌价值为51.59亿元人民币,富平柿产业链年产值65亿元人民币。百余家柿子专业合作社组织起2.3万农户带动了20多万人从事柿产业链经营,从柿汁、柿酒、柿醋到冰柿、柿脯、柿干、柿糕、柿糖、柿茶、柿酵素、柿盆景等系列新产品纷纷应市争宠,全面全程全时协力协作协进接续培植柿产业根、衍生柿产业链、延展柿产业群,为富平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如今,在推进柿子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富平柿饼”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品牌价值已达32.77亿元。此外,富平县结合柿子产业优势,深挖柿子文化底蕴,持续擦亮柿子文化品牌,开发出柿子干、柿仁派等深受市场青睐的特色产品30余款。

富平县以柿子产业为支柱,富平形成了集农业研学、文化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已经有了好“柿”的产业基础,如何继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做好产业融合的大“柿业”?中国柿博物馆的建设和当地历史文化遗存资源的加持,为做好“柿业”注入了文化灵魂。

在富平县曹村镇太白村,坐落着全国首个以柿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柿博物馆位于唐顺宗丰陵西南侧,是一座关于柿子主题的博物馆,拥有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门类的藏品759件,通过图片、文物、模型、标本、多媒体检索五位一体的展陈方式,展示了柿子的栽培历史、发展变迁、富平柿饼制作技艺等内容,成为游客了解柿子文化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的展区里,呈现着一块斑驳的墙砖,上面赫然两个大字——“农专”,这枚于右任先生亲题的砖瓦见证着1934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业事业发展浪潮中的身影,联结起了富平和杨凌的情缘。

我国柿树栽培历史悠久,面积居世界之首,种质资源丰富。据统计,原产我国的近缘种有62个,柿品种超过1000个。如何把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柿子品种收集在一起,保护柿种质资源不再丢失?

1934年,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园艺组成立,就挖掘了中国柿种植资源。1962年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开始收集柿种质资源,1980年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筹建,1993年更名为“国家柿种质资源圃”。

曹村镇不仅柿子产业发展好,还有唐丰陵、贾岛纪念馆、中国柿博物馆、千年柿寿星、金瓮山、月窟山等历史文化遗存。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曹村镇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基础上,实施了中国柿博物馆、唐丰陵游客服务中心、贾岛纪念馆等提升改造项目,让游客领略历史和农业文化魅力。

据悉,曹村镇全面建成柿子非遗传承馆、柿寿星祈福广场、贾岛纪念馆、乡村大戏台等旅游设施,还以柿子为主题打造了采摘游、摄影游、单车游、登山游、祈福游等旅游形式,提升了柿子产业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将唐文化和柿文化资源相结合,富平推出集历史文化遗迹、柿子产业景观于一体的旅游线路,并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游客可以参观唐丰陵、贾岛纪念馆等历史文化景点,在柿子博物馆了解柿子的前世今生,还可以在柿子园内采摘,在柿寿星下祈福许愿,欣赏漫山遍野的柿子树和柿饼晾晒场景。

富平县组织专业团队甄选出优质柿饼、琼锅糖、羊奶片,配以柿蒂纹为核心、寓意吉祥如意的内外包装,推出了好柿成双”“柿礼”“柿柿如意等新品好礼,在新春来临之际投放市场。

近年来,富平县不断加大柿子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开发了以柿饼产品、石刻、陶艺等产品为主的“富平好礼”系列旅游产品,并积极参加文旅品牌宣传推广活动,助推“柿小染”“小柿人”“柿公主”等特色柿文化产品的销售。与此同时,遴选柿子系列产品参加省、市旅游商品大赛,以野生柿树为茶原料的富平君迁子茶从60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渭南市(首届)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2025年,富平县将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创建为契机,着力做好柿子文创产品研发推广,进一步讲好柿子文化故事,通过精准定位柿子这一细分市场,富平不仅将地方特色转化为产业优势,更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产业链布局为支撑,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从品牌塑造到市场拓展的全面升级,将小小的柿子做成了大产业,更探索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