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昔阳”红 深山古村里的慢享时光
2025-01-06
来源:央广网
近年来,昔阳县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从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培育新型业态等多维度出发,系统性更新盘活城市资源,加快实现产城融合,让城市“颜值”与“气质”双提升,展现着宜居宜业的县城新风貌。
作为全市唯一的文旅赋能型县城试点县,2024年全县吸引各地游客420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4倍,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1.7%。旧资源如何变成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小县城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大跨越?笔者进行了走访。
盘活闲置资源 夯实发展基础
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和山西省内的大多数县域一样,虽然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但长期的煤炭依赖思维让昔阳忽视了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文旅产业一直难以突破起势。同时,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报长也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掣肘?如何突破?昔阳人一直在探索。
一期投资1600万元,改造房屋118间,其中客房90间。走进大寨镇大寨村,依势而建、错落有致的窑洞多以二层建筑为主,街道两侧东西对峙,无院墙隔离。
怎样破题?当地创新方式方法,由村集体将窑洞集中回收,通过“村—户—企”三方合作的方式盘活利用,引导本土企业投资,将原闲置窑洞、瓦房升级改造,实现一院一特色、一屋一主题。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昔阳将盘活存量与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同步谋划、一体推进,围绕塑造“最美昔阳红”文旅品牌,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少举债原则,盘活了“红大寨、老街区、旧厂矿、古村落、好山水、闲院落”等资源。
南郝峪村立足毗邻大寨4A级景区的优势,积极盘活旧学校和集体闲置用房,建成“溪宿”精品民宿,被评为太行人家;石寨沟、水磨头、三都、里沙瑶等村依托景区联动优势,盘活旧磨坊、供销社以及闲置民居,分别打造了“半山瑶”“半山居”“山都”“柴火小院”等特色民宿,县里通过举办民宿管家培训班提升其服务技能;巴洲村借助城郊区位优势,改造旧公园、废水池,建设森林亲子乐园、共享农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农业观光园等,吸引2万余人次游玩研学,200余人认领菜园,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
科学谋划发展 寻求最优“增长”
隆冬时节,夜幕降临,站在民俗街区,如同定格的照片,怀旧又亲切,街两旁的建筑保持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模样。
一样的空间如何产生不一样的价值?昔阳熟谙,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
这条特色民俗街区打破了冬季旅游淡季的“魔咒”,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推出优惠措施,以南方和北方民俗的碰撞来形成爆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此外,民俗街区提供了就业岗位,工作人员大多为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他们熟悉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所使用的老物件都是从本地居民家里淘过来的,这一做法提高了还原度,让工作人员有了更强的代入感,使工作和生活结合更加紧密。这种独特的管理模式和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民俗街区成了游客心中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不仅是民俗街区,在昔阳,依托 13 条沟域产业廊带,开发水磨头渔乡、南营稻香园等田园综合体,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利用680公里户外越野步道,串联 115 个村庄,打造户外越野、徒步探险、水上运动等体育旅游产品,以赛事带火乡村游;推出“铁姑娘、奋斗哥、昔阳阳”三个文创品牌,联合平遥推光漆器打造文创产品,推出景区伴手礼;打造瑶湾中小学劳动实践、北亩梅花鹿科普、石马寺石窟文化研究、大寨红色教育等研学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打造“行走的课堂”。
求新、求变、求突破……昔阳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文化鲜明、产业突出的县域文旅发展体系,让已有的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
推进“千万工程” 绘就振兴图景
旧轮胎花盆、饮料瓶景观墙、啤酒瓶造型树、墙面立体画……走进昔阳县沾尚镇沾尚村潇河源文化主题公园随处可见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制成的各类“艺术品”“微景观”。
曾几何时,垃圾围村、污水横流是乡村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困”路在何方?
2024年投入2000余万元配备智能垃圾分类亭(房)、垃圾箱(桶)、清运车,推广垃圾资源化处理,实现了垃圾治理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管控;设立1080万元资金,激发群众自清自扫、废旧利用、种花植绿,2500余处“最美庭院”“最美巷道”等遍布全县;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道路硬化、河道治理等项目500余项,乡村面貌大为改观。
面向农村、扎根农村。昔阳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为手段,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通畅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在昔阳,沾尚镇只是一个缩影,还有“文艺小镇”李家庄乡、“红色记忆”皋落镇、“非遗民俗”界都乡、“古村风韵”赵壁乡……自上而下,昔阳在吃透乡村底子的基础上,立足资源禀赋,一镇一特色,不同主题,各有侧重抓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三大重点,让乡村成为城里人的“诗与远方”:华丽的银饰叮当作响,多彩的裙摆飞舞甩动,随处可见身着各式民族服饰、妆容精致的“阿哥阿妹”身影;烧肉拉面、酸菜抿圪斗、压饼、烧饼等琳琅满目的地道美食,让游客们大饱口福、赞不绝口。
在昔阳,农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激活了乡村振兴新活力,带动2024年住宿餐饮业持续火爆,预计全年拉动三产同比增长5.4%。
未来,这一个个乡村,有青山、有绿水、有美丽乡愁,有期待、有奋斗,还有属于各自乡域版本的幸福烟火。全面构建起产业兴旺、县城繁荣、旅游成势、人居和美的县城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昔阳路径”,为更多地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