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双城记”川渝两地持续联动

唱好“双城记”川渝两地持续联动

2024-12-31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2024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个年头。这一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绩单”如何?展望来年,川渝两省市深化合作的方向和重点有哪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解放碑与成都春熙路一直在携手共建世界知名商圈。在2024年,两地共同举办了世界商圈联盟活动,并签署了共建世界知名商圈的战略书,推动两地商协会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互补。

今年,川渝两地携手并肩、相向而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走深走实、加速积厚成势。川渝两省市持续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三中心一走廊”),国家战略实施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成效,体现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企业主导的产学研三个“深度融合”上。今年前11个月,川渝两省市共建科技创新联盟50余个,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增长26%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进展,体现在金融服务同城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开放国际化的进程上。年内,川渝两省市实现法人银行首次合作开展承销业务。借助成渝外债便利化试点,两省市登记企业金额超过244亿美元。

前三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分别比全国、西部地区高0.8个、0.7个百分点;前11月,300个共建项目完成投资4656.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9.4%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绩,表现在市场互通、便民利民,以合力建设文旅统一大市场、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和公共服务扩面提质等方面。

川渝两省市联合推出“景区惠民游”,协同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惠民促销政策等。目前,“川渝通办事项”日均办理和查询量超过2万件(次),“双城生活、同城体验”正在加速成为现实。

近年来重庆市渝中区与成都市青羊区、锦江区等11个川渝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23个区县成立川渝宋元山城遗址保护利用联盟,联合12家博物馆成立川渝博物馆联盟。主动对接川渝“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以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各项战略框架协议议定事项落地落实。

从线上“隔空喊话”,到线下联动推出时空任意门、表白走廊、双城影展等文旅活动“发糖”,近期成渝这个充满烟火气的文旅“CP”爆火出圈。

巴蜀文旅走廊绽放魅力。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有序推进;嘉陵江旅游风景道、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等建设取得突破;联合推出世界遗产、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等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和国际潮流消费新场景65个;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500余趟。巴蜀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更加彰显。

作为成渝两地的老牌景区,宽窄巷子和洪崖洞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诞生的第一对文旅“组合”,其名称为“宽洪大量”。从2020年渝中区与青羊区签订《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开始,几年来两地在品牌联播、市场营销、产品互推、游客导流等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吸引游客全面了解和体验成渝两地特色文化、特色美食、特色消费场景,不断叠加出“1+1>2”的效应。强强联合的顶流IP,还为两个景区创造了超8000万元的旅游消费,给成渝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庆假期,洪崖洞接待游客103.1万人次,同比增长17.4%;宽窄巷子接待128.2万人次,同比增长8.6%,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202513日,将迎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川渝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打造跨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努力为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作出川渝更大贡献。未来,通过文旅融合和消费升级,成渝地区正在以解放碑、春熙路等核心商圈为引擎,以“宽洪大量”等文旅品牌为纽带,持续打造国际化消费和文化新高地,共同推动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