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长安?以文旅融合赓续文化传承
2024-12-27
来源:新华社
周礼秦制,汉风唐韵。西安,浓缩了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精华。十三朝古都的光环,让这座城市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写不尽的传奇。21部大型驻场演艺,3.6万场演出,1600万人次观演。
中国演出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票房收入190.16亿元,同比增长13.24%;观众人数7910.13人次,同比增长27.10%;全国中大型旅游演艺项目场次同比增长26.37%。今年前三季度,西安接待游客超过2.5亿人次。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从“缺不缺”向“精不精”、从“物质享受”向“精神体验”转变,如何突破传统形成新的文旅业态,成了一道必答题。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阿房宫遗址旁,历史剧《赳赳大秦》拉开帷幕,秦王朝一统山河的长卷渐次展开;秦汉沙河古桥遗址旁,《丝路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展现汉代长安市井的繁华;骊山脚下,冰火《长恨歌》再现盛唐的风华与浪漫;“折柳送别”的灞河之畔,歌舞剧《驼铃传奇》带着观众体验唐代丝绸之路的冒险与惊奇;“曲江流饮”的芙蓉园里,研习东仓鼓乐50载的赵筱民以鼓、筝、琵琶等二十余种中国传统乐器,奏响“中国古代交响乐”;厚重巍峨的永宁门下,游客们在《梦长安—大唐迎宾礼》中感受中华礼仪文化的魅力。
一场演出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触摸文化、对话古人,沉浸式体验一场穿越之旅,余音绕梁,意犹未尽。没尽兴的话,还有——寻根城市记忆的《西安千古情》、被称作“兵马俑说明书”的《复活的军团》、再现盛世气象的《梦回大唐》《大唐女皇》《长安十二时辰》、红色演艺《12·12》。
一座城市,何以拥有这么多演艺且热度不减?
西安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有很大的创作空间,能够源源不断地创作出类型丰富、题材多样的剧目。长盛不衰的旅游市场保证了剧场观众的稳定,文旅深度融合,共同促成西安演艺市场的繁荣。
演艺是传统文化活化表达的优质载体,博物馆里的文物、史书典籍里的故事、民间流传的技艺都可以通过演艺动起来、活起来。“为一部剧,来一座城”,“出圈”的演艺为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西安浐灞国际港今年举办大型演唱会41场,接待人数超52万人次;《无界·长安》《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演出超3500场。浐灞国际港宣传文体局部门负责人刘洋说,这不仅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更为区域创新发展带来澎湃动能。
西安市文旅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西安接待游客总花费突破3100亿元,再创新高。全市有汉服经营单位2000多家,居全国前列。西安市文旅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李鹏说,汉服国潮热、唐诗研学热和旅游演艺热等,是文化繁荣的生动注脚。
在西安,各种类型的演艺都有忠实的观众,可以看到国人不断沉淀积累的文化自信,培育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素养,“叫好又叫座”的市场反馈是演艺市场繁荣的最好注解。
文华胜处长安在。寻觅西安,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基因传承至今,并在新时代繁荣兴盛。从长安出发,延续千年的友好合作之路,正不断续写着文明交流交融的新篇章。西安将继续坚持保护优先,加快文物活化利用;将城市更新同历史文化资源活化有机结合;推动“文旅 教育”“文旅 文博”“文旅 商贸”“文旅 工业”“文旅 农业”多元融合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