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结构 促农文旅融合发展
2024-12-20
来源:央广网
近年来,武川县得胜沟乡黑沙兔村依托资源禀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壮大种植业的同时,深耕红色文化内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为奋斗目标,切实巩固和完善现有建设成果,深入推进“农业+红色文化+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与联动,大力发展红色农家乐,开辟红色旅游专线,带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武川县优质野生药材资源丰富,有黄芪、知母、甘草、黄芩、柴胡等各类野生药材200多种。近年来,武川县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确定为全县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着力深挖黄芪药材产业发展潜力。
武川县是药材典籍记载中黄芪的主要产地,清末民初已获“正北芪之乡”的美称。但前些年,由于种植分散、缺乏技术、销路不畅等原因,农户收入始终上不去。为了帮助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作为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在德胜沟乡建成中国通用武川中药产业扶贫示范园区,支持当地做强做大中药材产业。
得胜沟乡黑沙兔村强化与内蒙古通用中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作用,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所产中药材由企业以订单收购,以降低村民的投入和经营风险,提高集约化种植和统购统销水平,保证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让乡村振兴激发“源动力”、跑出“加速度”。
以科技助力武川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药材好,药才好”,是通用技术集团的进一步创新。一方面持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解决发展瓶颈;另一方面持续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培养职业药农。以“自主种植+合作种植+订单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带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培育道地药材产业带。
武川县大力支持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推进政企包联制度,落实村企业对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断为黄芪种植户解决后顾之忧,推进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涉农部门和帮扶单位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帮助该村修建了水井、堤坝、低压管道等基础设施,为黄芪种植提供了更好的生产条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产业发展是滋养农民美好生活的源头活水。黑沙兔村“两委”按照武川县“七个一”发展思路打造庭院经济,为村民发放鸡苗和果树苗,购置装载机,用于清理河道、防洪防汛、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
黑沙兔村流转土地大概5000亩,种植黄芪1500余亩,通过种植,村民可以创收80万元左右。另外,发展庭院经济,为常住户每户发放鸡苗10只,并为前后营自然村有种植意向的村民建设蔬菜大棚11座。发展特色红色旅游产业,提升农家乐服务品质。接下来,将继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鼓励和引导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多渠道全方位壮大村集体收入,为村民致富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截至目前,武川县上秃亥乡白泥壕村已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27000亩,主要种植马铃薯、燕麦、油菜籽、小麦、甜菜、葵花、金瓜、藜麦、黄芪等经济作物。
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中药材加工为导向,以中药材健康养生为突破,让中药材产业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武川县正积极建设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武川县得胜沟乡黑沙兔村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为工作方法,把提质增效作为工作目标,持续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与红色文旅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