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地域文化特色 提高文旅核心竞争力
2024-12-16
来源:文旅中国
12月,山东省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全市“十大最具人气文旅消费活动”评选,平邑县龟蒙景区“登蒙山·天地宽”行浸式演出等活动入选。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科负责人介绍,入选活动普遍有几个特点,一是线上线下具有高人气,二是活动策划组织富有创意性,三是能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
今年,平邑县策划“登蒙山·天地宽”为主题的行浸式演出项目,将蒙山的历史、文化、自然完美融合,用8个篇章讲述唐诗《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背后李白与杜甫共赴齐鲁大地登蒙山的故事,演出内容围绕蒙山历史文化、名人故事进行创作,旨在通过情景演绎、互动体验等形式传扬蒙山文化。
提振文旅消费,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工作。今年以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聚焦精品旅游产品的策划,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等,通过巧妙创意串珠成链,吸引更多游客到当地体验。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热土,到如今的青山绿水,临沂市深入挖掘整合文旅资源,优化研学旅游“红线”、壮大生态旅游“绿线”、开发水上旅游“蓝线”、创新文化旅游“古线”、展现文旅消费“今线”,加快构建“红绿蓝古今”精品旅游体系,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市文旅产业增加值553亿元,占GDP比重9.1%;年接待游客83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45%、69.56%。
沂南县竹泉村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依托竹泉村·红石寨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特色景区、特色美食、特色娱乐、特色住宿、特色文化内涵”为核心内容,设有民俗作坊、沂蒙民俗文创店、非物质文化遗产店等40余家。周边建设具有文化特色的度假设施,广度融合沂蒙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的建设内容。近期,该集聚区入选临沂市“十佳夜间文旅消费打卡地”,吸引了不少自驾游爱好者。
漫步琅琊古城,在诸葛草庐,听“诸葛亮”讲述临沂这座历史名城的传奇故事;走进沂水县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旅游区,萤火虫奇观、沂蒙红嫂同心灶、生态蝴蝶谷等独特景观让游客叹为观止;在费县沂蒙山天蒙旅游区世界第一人行悬索桥,唱沂蒙山小调,乘坐“红色山口列车”到山顶,观赏沂蒙山上好风光……踏红色“沂”迹,启文旅之“蒙”,有人文之盛、山河之秀、发展之势、好客之道的临沂,正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
琅琊古城以“七梦”,布局七大梦幻场景,分别为琅琊秘境区、琅琊盛世区、沂州商贸区、沂蒙老街区、古典艺术区、沂州府衙区、水墨风雅区,让游客如同步入一幅三千年临沂的全景画卷。同时,又以“七寻”,融入七大精彩玩法,带领游客感受立体沉浸式演艺,探寻琅琊古今,享互动乐趣,换盛装穿越,品山东美食,购在地文创,乘趣味研学……在这里,琅琊不再是古老的文化,而是身临其境的体验;琅琊不再是遥远的名字,而是触手可及的旅程。
拉动文旅消费,地方政府不仅要当好“后勤助手”,营造有序的市场环境,还要敢于发挥引领作用,吹响鼓励创新的“冲锋号”。
为发挥全市旅游资源优势,提升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红色沂蒙 时尚临沂”品牌,临沂市委、市政府制定《临沂市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于今年6月印发实施。
在行进式体验、科技赋能、夜游打卡等多种元素主导下,旅游演艺凭借创造深度体验环境、植入多元消费场景等实现目的地与游客的强黏性,成为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打造高水准旅游演艺项目要在个性化服务、差异化发展和内涵挖掘上下功夫,不断创新表演形式、升级用户体验、融入地域特色;同时,加强与景区、酒店等多方联动合作,更好地激活在地文化、彰显城市精神气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过去几年,临沂市把文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以打造千亿级旅游产业为目标,构建“红绿蓝古今”精品旅游体系,打造更具辨识度的“红色沂蒙 时尚临沂”旅游品牌,全市文旅产业保持快速稳定发展。蒸蒸日上的旅游产业,给沂蒙革命老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