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小江南”赋能乡村促振兴
2024-12-16
来源:
林芝古称“工布”,地处西藏东南部,有“西藏江南”的美称。林芝森林覆盖率达47.6%,旅游、林下资源等丰富。近年来,当地民众“靠山吃山”,旅游经营,林下资源采集,发展特色种植业等成为当地民众“致富法宝”。
起伏的地势,蜿蜒的山道,滔滔的江水。出林芝市波密县城,沿318国道行驶100多公里,便来到西藏历史上第一个规模茶场——易贡茶场。
易贡乡的平均海拔超过2100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世界上海拔较高的茶场之一。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着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入高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充足的降水,滋养着茶树茁壮成长。
茶场始建于1960年,位于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平均海拔2000多米。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峡谷深入高原,给茶场及周边地区带来了暖湿气候和充沛降水,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1963年,从四川蒙顶茶场引进的四川中小叶茶树在茶场试种成功,开启了西藏茶叶规模化种植的历史。此后,易贡茶场经历了改制、地方接管、对口援藏等多个阶段,在2020年迎来了历史性突破。据了解,2020年,易贡茶场茶园规模达5055亩,投产茶园2463亩,总产值达2740万元,比2019年同比增长77%;生产红茶、绿茶2.1万斤,比2019年增长61.5%;职工采茶平均年收入2.2万元;2020年销售收入比2019年同比增长95%;2021年5月,茶场依托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在当地开展的招商引资和消费援藏工作,实现了历史上首次产品出口。
林芝的灵芝,是西藏特有的品种——白肉灵芝,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日前,“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采访组沿着国道318线,来到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的甲热村,这里正迎来灵芝的丰收季。
林芝工布江达县朱拉松茸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巴河镇,川藏公路从镇上穿过。合作社负责人达娃旦增说,工布江达县是林芝松茸主产区,2000年以后,川藏公路旅游日渐火热,自驾、骑行游客越来越多。每年松茸季,不少游客都会求购,路边的简易市场便逐渐形成。
今年25岁的白玛康珠是巴河镇村民,她在2019年大学毕业后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对我们周边农牧民帮助非常大,去年我们家采松茸大概有两万多元的收入,今年更多一点,有三万多元。”她说,加上虫草采摘,自家每年大概有七八万元现金收入。
近年来,逐步发展壮大的工布江达县松茸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吸纳农牧民群众就业,年均吸纳农牧民就业300余名,人均年增收3.7万元,为6名本地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人均月工资4500元。同时,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县1600余户4600余名农牧民实现松茸采集增收,人年均增收2800元。此外,合作社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每年每户帮扶金额为5000元;为167名生活条件较差的群众进行分红,每年每人稳定分红1000元。
林芝米林市米林镇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位于雅鲁藏布江畔,该家庭农场今年收购了周边7个村村民种的9万多斤鲜灵芝。米林气候适宜、物产丰富,2009年时,自己是先实验种植天麻,后来觉得灵芝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于是开始尝试灵芝种植。
在攻克灵芝生长技术难题后,2018开始,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发展进入“快车道”,时至今日,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拥有大棚270亩(480栋),林间仿野生种植面积560多亩。农场聘请有32位长期职工、30多位临时职工。
数据显示,2024年1-9月,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7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花费670.55亿元,同比增长13%;全区文化产业产值约89亿元。
近年来,西藏积极打造雪域高原的精品名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西藏高质量发展建设中,西藏旅游产业依托独特的人文环境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积极开展乡村游、文化游、民宿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推动西藏文旅产业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