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 开辟祁阳乡村振兴新赛道
2024-1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湖南省祁阳市始终围绕“产业强市”战略,着力发展油茶产业,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以“大产区、大园区、大景区”为目标,把“融合农文旅”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农促文旅、以文旅兴农,全力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有效实现了农文旅企业有甜头、农业提质有奔头、农村面貌有看头、农民增收有盼头。
祁阳市是“中国油茶之乡”,有着近2000年油茶栽培和加工历史,素有湘南“天然油库”之美誉。全市现有油茶林面积63.61万亩,居永州市第一,是全省重点产区、全国第一批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根据油茶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因素,祁阳不仅全力打造集产、供、销于一体的油茶全产业链,还将油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打造了别具特色的国家4A级景区——唐家山景区,不仅促进了油茶产业飞速发展,也推动了乡村旅游迈向高质量。
近年来,祁阳市油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茶油的优良品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同,市场空间越来越广。通过政府引导,培育壮大了新金浩、银光等农业龙头企业15家,引进现代化数字生产设备,构建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全力打造集产供销于一体的油茶全产业链,形成了以“湖南为大本营,京广线为轴心,京沪为战略制高点,辐射周边城市,带动全国市场”的市场营销布局。
在唐家山景区,油茶研学旅游基地持续升温;在中国油茶博览馆,多元化、高科技的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呈现了一场集科技性、体验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油茶博览盛宴。此外,祁阳的和谷谷智慧农旅产业园将花卉苗木与旅游相融合,打造观光、露营、婚庆等项目;德辉景区将果蔬产业与旅游相融合,孕育果蔬种植采摘研学旅游,形成湖南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
按照“文旅+创意+科技”理念,高标准建设中国油茶博览馆,集科技性、体验性、趣味性于一体。今年以来,油茶博览、产学研活动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坚持“大园带小园,建设园中园”,建设了和谷谷智慧农旅产业园、三家田园综合体、广垦油茶科技园、唐家山油茶文化园等,以好风景催生新经济。成功创建了省级油茶文化产业园1个、省乡村旅游基地8处、“美丽院落”20个,3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1个,被评为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
随着农文旅融合加速发展,祁阳乡村旅游变得火热,兴起“乡村旅游+民宿”产业。截至今年10月,祁阳因地制宜打造了30多个具有山水特色、地域文化的精品乡村旅游示范区和民宿,游客能赏自然美景、品地方美食、看传统戏剧。
在祁阳唐家山景区,20栋临湖民宿背靠万亩油茶基地、面朝千亩七星湖,巧妙融于山水之间。这个高端度假型民宿自今年3月营业以来就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祁阳深入了解风土人情、文化特色。
随着农文旅融合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旅游者越来越注重文化交流、自然探索、健康休闲等方面的体验。祁阳开始修炼“内功”,提升融合能力。
位于祁阳的浯溪碑林是中国最大露天摩崖石刻,保存了唐朝至民国书画摩崖石刻505方,是稀有的书法石刻宝库。其中,《大唐中兴颂》因元结的文绝、颜真卿的字绝、摩崖石刻的石绝被誉称“摩崖三绝”。
据了解,祁阳通过实施浯溪摩崖石刻数字保护利用项目复活千年“跟帖”名场面。突出摩崖石刻文化、非遗、油茶文化、陶艺文化、红色文化和美食文化。陶铸故居、浯溪摩崖石刻、古法榨油、现代祁剧《一担银元》、祁阳小调、祁阳传统美食、陶瓷制作等,也会在大会期间全方位呈现深厚的祁阳传统文化。
目前,祁阳已拥有陶铸故里、浯溪碑林、祁剧、祁阳小调、祁阳石、李家大院六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片,成功申报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19个、省级以上传统村落17个,获批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6个,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8个,清湖山庄民宿和香湖湾民宿今年获评省五星级民宿。
农文旅融合为祁阳乡村振兴开辟新赛道、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带来新气象。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品牌,获批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好粮油品牌8个、2家企业获湖南茶油公用品牌授权。涌现了一批网红打卡景区,祁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去年成功举办首届湖南油茶节。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园区实现农业综合产值68亿元,带动1.875万农户增收,主产区农户户平增收4500元,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