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极寒“破冰”发展 奔赴“冰雪之约”
2024-11-25
来源:新华社
从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在为期5个月的冰雪旅游季里,内蒙古以“歌游内蒙古”为主题,将陆续推出“赏黄河奇观 看包头流凌”观凌活动、国际蒸汽机车摄影节、达里湖冬捕、“暖城”冰雪那达慕、冰上龙舟和浑善达克沙地穿越等活动,打造演出、赛事、美食、温泉、自驾五大系列旅游产品,开展温暖、暖心、便民、保障、微笑、柔性执法六项服务工作,推动内蒙古冰雪旅游持续升温。
根河市以泛北极圈主题文化体验为主打,打造极地冰雪乐园、极地科考展示等文旅业态,推出“冷极、北极”两极穿越自驾活动、极地科考探秘等旅游产品,让游客到“中国冷极”收获极寒地区的生活体验。
根河是以林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经济结构单一,为了保护大兴安岭森林,2015年当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地方经济一度跌入“冰”点。正是这样的倒逼,促使当地转变了发展理念,重新认识到极致寒冷和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文化的稀缺性,谋划启动了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根河市同时也是鄂温克族敖鲁古雅使鹿部落居住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小说中,鄂温克族的神秘生活令人神往。
曾经生活在山林里的鄂温克族猎民如何度过漫漫寒冬?他们在冰雪森林里如何驰骋穿梭?在根河市,游客全方位探索原生态使鹿部落的奥秘,在“撮罗子”中与使鹿鄂温克人伴着篝火纵情高歌,乘坐履带车自由地穿越在林海雪原之间,感受别样的北国风情。包饺子、吃冻梨、制作糖葫芦、扭秧歌,游客们感受丰富多彩的林俗文化、品尝森林特色饮食,体验原住民地道的冬季生活。
生活在森林中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世代与驯鹿为伴,有“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之称。虽然他们搬出森林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但仍然在森林中保留着驯鹿养殖点,传承着桦树皮画、兽皮画等传统民族手工艺。
鹿群栖息之处,用于驱蚊的白色烟岚升起,在林间飘荡。驯鹿部落本来就是一片世外的净土,即便被尘世熏染了多年却依然清纯,这个部落交通非常便捷,风景也很秀美,这里拥有着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美景,是所有到这里来的人,必须要去的地方,非常值得你花时间去探索一下。
近年来,根河市加快冰雪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冰雪产业全链条发展,充分利用“中国冷极”这块金字招牌,推进冰雪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冷资源”产生“热效益”。
一个月前,以林业生产作业点为基础改建的中国冷极村正式投入使用,游客可以住在大森林里,吃着林区里采摘的山珍特产,体验一个宛如童话世界般的冰雪森林。
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雪地摩托、鹿拉雪橇、个人越野车或者徒步等方式前往猎民点,近距离和驯鹿接触,体验制作弓箭、射箭、炉火烤肉等原生态活动。小朋友们还可以在冰雪乐园中玩滑雪圈、雪地迷宫和雪地碰碰车等有趣的游戏。
冰雪“伊萨仁”、莫尔格勒河蒙古包音乐会、“阿拉善沙漠之夜”篝火星空音乐会、《重逢草原》大型沉浸式演出、“中东铁路”文物主题游径、穿越万里茶道非遗体验之旅……内蒙古的文化特色为冰雪旅游增色添彩,赋予“冷资源”以全新发展活力。
以“十四冬”为契机,根河市与旅行社合作推出“十四冬”期间短途游、周边游、亲子游等定制产品,通过优惠政策激发游客消费热情。这个冬季以来,根河市冰雪季接待游客数量超过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亿多元。
年轻一代使鹿鄂温克人有了更多想法,日渐向好的生活条件更加坚定了他们将驯鹿文化传承下去的信念,而科技的力量让他们既能选择“留下来”,又能更好地“往远处走”。 比如布冬霞的儿子肖晨昊,正依托根河自然资源及驯鹿文化努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化,直播、新媒体成为他触达外界的有力渠道。 去年,刚当选根河市政协委员的他正在筹备新的提案:打造与复原鄂温克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多渠道宣传当地特有的“冷资源”、森林资源以及鄂温克驯鹿文化,引流广大游客来到“中国冷极”的“驯鹿之乡”。
根河市依托丰富的冬季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游客为主角、服务为核心,在服务质量提升、冬季旅游产品开发、精品旅游线路策划、重点文旅活动打造、旅游业态丰富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努力将根河市打造成为“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的国内一流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增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