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旅之州 绘就发展新画卷
2024-11-19
来源:新华社
从甘孜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出发,沿着盘桓于山间的公路而上,远处的雪山不时从青翠的丛林中探出头,绝美的景色引人惊呼,当海拔从2900米抬升到3900米时,一座山间台地跃然眼前,群山包裹下,几十座“黑藏房”散落其间,一条溪流自北向南流淌,东西镶嵌着两片农田——亚丁村到了。
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稻城亚丁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面积32.44平方公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海拔跨度从2800米至6033米,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丁以其独特的原始生态环境和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中外。主要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山和周围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组成,雪域高原最美的元素几乎都汇聚于此。在这里,既能看到雪山、清溪、古寺,也能一睹日照金山的壮美景观。
亚丁村是川西高原最具特色的藏式村寨之一,享有大香格里拉“藏寨之眼”的美誉,2014年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入选第二批四川最美古镇古村落名单,是世界各地游人观赏旷世亚丁风光、探寻神秘康巴文化的核心体验区之一。近年来,按照省、州统一部署,稻城县参照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标准,以构建“传统文化古村落+国际化旅游新村”综合体为目标,坚持“保护保护再保护,本真本真再本真”的理念,突出“原生态、极简约”观念,遵循“简约而不简陋、粗犷而不粗糙”路径,围绕生态修护、村容风貌、基础设施、文旅服务、人居环境等对该村进行了系统性保护恢复和新兴产业建设,全新的亚丁村正焕发出吸引世界各地游人的勃勃生机。
深秋的亚丁五彩斑斓,湛蓝的天空下山谷秋叶缤纷、层林尽染,万年的皑皑雪山与千年的蔚蓝海子遥相呼应,黑色的牦牛多如繁星般点缀在金黄的草甸之上。漫步在洛绒牛场,几条蜿蜒的小溪宛如一条条丝带飘绕在草原上。仰头环视,藏族群众心中的三座“神山”呈“品”字形矗立在远处,守护着这片绝美净土。
亚丁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高山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基因库。稻城亚丁保存着大量第四纪以来(距今250万年)多数地区已绝迹的珍稀动物、植物、昆虫等活化石。据统计,区内已发现高等植物13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种,包括高寒水韭、桃儿七、川贝母、水母雪兔子等。现已发现动物种类46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二级保护动物51种,包括雪豹、金钱豹、黄喉雉鹑、马麝、岩羊等。
1000多年前,藏族群落迁徙到三座雪山之下,以亚丁为名,扎根在此世代相续。仅有37户的亚丁村在2014年时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里一栋栋片石砌成的“黑藏房”让整个村落显得古朴厚重且充满浓郁藏韵,但在过去缺少保护意识的旅游开发中,这些藏式民居建筑失去了原始的自然风貌。
2022年,四川启动亚丁村抢救性保护恢复工程。对于极富亚丁特色的“黑藏房”, 政府以“修旧如旧”为理念,以“最小干预,最大还原传统风貌”为原则,对亚丁村内的民居建筑开展统一风格、分区分级修复。按照“拟自然”的方式,在不同坡度,不同光照的山坡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和灌木来进行生态修复。同时,村里还组织村民将农田复耕,修复破碎的田埂。
“我们用5个月时间完成了398亩植被绿化和十余公里公路两侧的生态修复,新种植了十万多棵苗木。”中建八局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工程师介绍。
走进亚丁村,一栋栋极具民族特色的“黑藏房”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半山腰上。近年来,该村以“修旧如旧”为理念,专门聘请本地石砌藏房艺人对“黑藏房”建筑外墙采取“湿贴+点锚”的传统工艺进行改造,不仅拆除了部分落地大窗,还还原了古建筑用于战事防御的小窗户、晾晒青稞的阳台等旧貌,尽最大可能保持了传统藏式民居的风韵。
在建筑外观和文化元素修复的同时,稻城县还引导亚丁村民以及旅游民宿投资商,对“黑藏房”的人居和旅居功能进行了系统化的完善和提升,一栋栋外形传统、文化鲜明、功能现代的“新藏房”次第落成,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旅游接待业的蓬勃发展。
村子依托景区发展起来了酒店、民宿、餐饮、画廊、香巴拉文化博物馆等新业态,弥散式供氧、集中供暖等现代化设施配备齐全。以前只有夏天能做旅游生意,现在供氧供暖解决了,一年四季都能接待游客,保证了收入来源。
基础设施的改善让亚丁村的旅游服务品质得到了突破性提升。2023年稻城亚丁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旅游业,景区硬件水平提升,接待能力越来越强,村民收入也在逐年提高。
雪山延绵,起伏跌宕,云卷碧空,秋染净土。山坡上,柔美的高山杜鹃花漫山遍野。亚丁的旅途,美得就像一首散文诗。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增长,亚丁村正从一个传统的文化古村落向国际化的旅游村落转变。在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等各级力量奋力打造“天、地、人”文化旅游新地标,提升甘孜州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大背景下,亚丁村的发展前景,更加令人可期;亚丁村的旅游魅力,更加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