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母城“IP”游 体验山城江城不夜城

重庆母城“IP”游 体验山城江城不夜城

2024-11-19

来源:央广网

近年来,渝中积极打造文商旅城深度融合发展“升级版”,把母城文化内容、符号、故事有机融入旅游设施建设、线路设计、讲解体验,

体验山水之美,到“母城”渝中——“有山有水,大山大水,江峡相拥,山环水绕”,山形水势、两江围合的半岛氤氲出“江崖街洞天”独树一帜的城市风貌。索道游动着一城风景,轮渡穿梭于悠悠江水,列车穿山越水、穿楼而过,“云端之眼”屹立蓝天白云间。

重庆母城渝中,“老重庆”巴渝韵深厚、“最重庆”山城味荟萃、“新重庆”国际范十足,闻名远扬,近悦远来。1115日,重庆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举行。渝中区委书记分享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渝中经验”,展示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渝中路径”。

渝中是重庆的“母城”。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100年解放碑,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蕴,孕育了重庆的“根”和“源”,浓缩了山城、江城、不夜城的精华,展现着“老重庆底片、新重庆客厅”的魅力神韵,在老重庆人心中“到渝中就是进城”。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渝中,23.24平方公里的水陆域面积浓缩了山城、江城、不夜城的精华,积淀和孕育了重庆的人文底蕴,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先天优势”。如何持续构筑“强磁场”,把“流量”变“留量”,让城市文化旅游业“长虹”?黄茂军用引、迎、留、惠“四大密钥”,解锁了渝中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密码”。

渝中坚持“全量引客”,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全面构筑完善文旅场景,培育消费新增点,全力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不断增强“宽洪大量”“金渝良缘”等成渝文旅品牌辐射力、影响力,打造全市首个支付便利化示范区,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全方位激活文旅消费。

坚持“全景迎客”,深耕人文之城、扮靓山水之地、打造时尚之都,高效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策划红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坚持山、水、城、桥、船、灯等多元素一体打造,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充分彰显解放碑、朝天门独特魅力,培育“江崖街洞天”特色消费场景,全要素提质文旅资源。

坚持“全业留客”,持续做大3大商圈,集中推出年度非标商业项目,以“文旅+商贸”拉动新增长;广泛集聚市级院团,引育演艺品牌,以“文旅+演艺”增添新人气;迭代升级“一键游渝中”智慧文旅平台,提质建设国家级和市级文化产业基地,推出沉浸式数字文旅消费项目,以“文旅+数字”抢占新赛道;市区共建打造大田湾体育产业园,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项目,以“文旅+体育”塑造新优势,全链条壮大文旅产业。

坚持“全心惠客”“快进慢游”提升体验度,“软硬并举”提升舒适性,“整体智治”提升安全感,构建1座跨江索道、115公里山城步道、7条观光巴士线路、4条水上轮渡航线的特色交通网络,创建12A级景区、16处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建成首条国际友城美食街,汇聚71家星级及类星级酒店、295家旅行社,完善“1+6+11”智慧大平安指挥调度体系,全过程优化文旅服务。

今年110月接待游客8272万人次、增长8.7%,过夜游客916万人次、增长16.7%,其中入境游客17.5万人次、增长3.3倍。以接待游客数量的“快增长”,展示渝中文化旅游市场的“火热度”,也折射出渝中文化旅游发展的“硬实力”。渝中将紧紧围绕“重庆母城、都市极核、品质半岛、首善之区”总体定位,一体推进文旅产业焕新、人文铸新、治理创新、服务出新,到20254月文旅产业占GDP比重达到12%以上,到2027年文旅产业占GDP比重超15%,产业增加值保持全市前列,旅游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市辖区前5,初步建成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品味热辣滚烫,到美食之都——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渝中食肆林立、烟火飘香,以美食为媒,邀八方来客;以美食为“桥”,展文化风采。火锅、小面、江湖菜麻辣鲜香,酸辣粉、抄手、小汤圆有滋有味,还有丘二馆鸡汤的清香、九园包子的油润、小滨楼和小洞天的味蕾沉淀。感受山城豪情、品味人间至味、共度欢畅时光、享受浪漫生活。

欣赏满城灯火,到不夜渝中——“一城山水满城灯,数尽夜景看重庆”,入夜后的渝中流光溢彩,城景交相辉映,夜游、夜食、夜玩、夜购等夜间文旅消费业态高涨。鹅岭贰厂文创公园正举办夜间集市,各大演艺场馆正在上演悲欢离合,乘船夜游感受江岸灯火流动,下榻特色民宿听两江涛声入眠。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