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新坐标 文旅产业新升级
2024-11-08
来源:云南网
灵秀云南,山川壮丽,滇地文化,璀璨多元。凭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云南向来是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2023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次超10亿,旅游总收入1.44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可以说,旅游不止是云南的金字招牌,也是全省的支柱产业。
新时代锚定新坐标,云南文旅产业如何继续转型升级、再上台阶?
培育消费新场景·拓展旅游新业态
随着大众文旅消费日益多元化,强劲的需求促进文旅市场百花齐放,极大地刺激了文旅供给侧的产品迭代和创新,形成了供给和需求同步增长、互为促进的发展态势。
云南各地将如何激活新业态?
打响“绝版普洱·香遇世界”城市品牌。普洱市将打造一批新型文化空间和主题书店,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品质;加快南岛河咖旅庄园集群、景迈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项目建设,提档升级和建设一批彰显空间生活消费美学,游客可视可知可感的茶叶、咖啡、牛油果精品庄园。
叫响“秘境怒江·户外天堂”旅游品牌。怒江州坚持“小众、特色、精品、高端”定位,借力“大平台”、引培“大主体”、打造“大品牌”,以户外为突破口撬动文旅产业大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最美大峡谷”。
建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世界旅游名城。西双版纳州开展全州域景区建设,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配套体系和新的消费场景,打造乡村旅游、研学探险、体育赛事、房车露营、康养旅居、低空观赏等全域、全时、全龄、全球旅游业态,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感舒适感。
加快旅游产品业态迭代重构。大理州加快旅游产品业态迭代重构,做实“一带三道十八廊—漫步苍洱”文旅品牌,做强“大理美好生活季”“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在大理爱上生活”新IP。
促进文化与旅游双向赋能。楚雄将塑造“中国火城·浪漫花都”和“中国禄丰龙”城市IP;推进侏罗纪文化旅游产业园、青山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挖掘景区、城镇、古镇、乡村旅游潜力,推动形成大纵深、多业态、高黏性、快衔接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盘活各类资源·打造“旅居云南”新品牌
近年来,随着旅居康养热潮兴起,许多游客在云南放慢脚步,流连忘返,小住上十来天,甚至几个月,细细品味“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发挥优势、盘活资源,盘活城乡闲置房屋等各类资源,打造“旅居云南”新品牌。
曲靖,一座旅游资源在全省并不算十分突出的城市,凭借一抹清凉,一个夏天吸引上百万人次旅居。下一步,曲靖将探索旅居发展多元模式,培育避暑旅居、康养旅居、乡村旅居、银发旅居四大业态,延伸拓展旅居产业链,丰富旅居消费场景,提升旅居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罗平县旅居康养试点工作。
元谋旅居康养业去冬今春吸引8万余人旅居,并带来大量新的消费。楚雄将推广元谋旅居康养模式,促进文旅、商旅、游养融合发展。
把康养旅游作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文山州将用好郑保医院黄帝九针、苗心康康养保健等中医药资源优势,让更多人到文山疗养、到文山旅居甚至定居,让想健康的人到文山来。
保山市依托独特的温泉、景观、物产、文化等资源优势和边境口岸等区位优势,保山将打造文旅健康等产业链群,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居、咖啡体验、生态研学等产品业态,擦亮“旅居保山”新品牌。
临沧市以全域旅游为龙头,做好“文化+”“旅游+”“体育+”文章,以节庆旅游为临沧旅游常态化赋能,打造集创新研发、文化创意、体育竞训、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候鸟式“创、训、养”基地。
健全文旅高质量发展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旅游经济是“口碑经济”。近年来,云南不断完善文旅发展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
文旅产业是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丽江市下一步,将健全文旅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全产业链重塑丽江旅游。健全“丽江发展围绕旅游做”的制度机制,形成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抓升级的发展格局;推进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老君山等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国有文旅企业市场化改革,深化导游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智慧化、便捷化、全域化、国际化的旅游服务与管理机制,构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指标体系,以“游客思维”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迪庆把文旅产业改革作为主攻方向。迪庆州建立“一景区一策”提升工作机制,加快步伐将虎跳峡、梅里雪山等景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景区;建立“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搭台”机制,办好民族文化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完善景区景点生态反哺社区机制,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建立旅游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提升机制,强化全民旅游服务意识。
昭通将建立一体规划、错位发展机制,做美金沙江沿岸县城。昭通市依托三大水电站形成的“高峡平湖”岸线景观,把沿金沙江的巧家、永善、绥江、水富4个县(市)打造成为湖滨生态旅游城市。
文山将以景区、交通、管理、农文旅体“四个一体化”重构普者黑旅游开发体制机制,推进坝美生态化改造,建设普者黑、坝美世界级旅游景区。
普洱要做好“服务”文章,深入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品质游”优质服务商名录,持续提升旅游服务效能。
加速跨境旅游合作·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随着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扩大,云南省向国际游客进一步放宽政策,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畅游云南。
数据显示,云南海外客源市场加速恢复。1至8月,全省接待入境游客396万人次,同比增长268.3%。
打造中老缅泰柬越新国际旅游圈。西双版纳提出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进外币兑换支付、沟通交流便利化,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及相关企业的合作,合力开发文旅康养产业,打造中老缅泰柬越新国际旅游圈。
创新文旅开放发展机制。丽江将深化与世界旅游联盟、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推广联盟等组织的交流合作,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的区域文旅合作新机制。开展丽江旅游国际精准营销,运用好落地签证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大力发展入境游、高端定制深度游,推动旅客“请进来”、文旅产品“走出去”。
红河将用好用活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探索外国团队游客入境快捷通关机制,打造中越边境游、跨境自驾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建设跨境旅游先行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旅高质量发展试点区。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边境旅游高质量发展,文山提出建设麻栗坡边境旅游试验区。
旅游业发展,市场化是路径、产业化是方向、法治化是保障、生态化是基底、数字化是关键变量。云南省文旅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打造文旅产业升级版,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云南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