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镇打造乡村旅游振兴新样板
2023-03-29
来源:东方网
坐着古镇小船感受水乡沿河景色,品着非遗阿婆茶欣赏江南水乡旗袍秀……28日,“畅游千年古镇 寻赏画里江南”暨金泽古镇旅游路线发布活动在金泽工艺社举行,青浦区金泽镇推出“古镇漫步游”和“美丽乡村游”两条精品旅游路线。
一步一桥,一眼千年。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1300多年历史的金泽古镇,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处,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评为第六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内集中宋、元、明、清四朝古桥,被誉为“古桥博物馆”、“江南第一桥乡”,有“金泽古桥甲天下”的说法。桥因水而建,水乡则因桥而兴,金泽的古桥就是历史留下的珍宝,也是江南水乡文化的神韵所在。
开拓古镇旅游新起点,打造金泽文旅枢纽地。此次发布的两条旅游路线各具特色,其中,“古镇漫步游”串起金泽古镇内7座古桥,推荐路线是:普济桥→放生桥→如意桥→迎祥桥→金泽工艺社→崇德文化馆→天皇阁桥→万安桥→林老桥,市民游客可以踏着老石板,感受宋元明清时代的跃迁,品味古镇静谧悠长的时光。
“美丽乡村游”,则涵盖金泽镇内的多个特色村庄:莲湖村(青西郊野公园)→岑卜村→东西村→元荡慢行桥→蔡浜村。选择此路线的游客,可以在莲湖村内的青西郊野公园一睹水杉林奇观,在岑卜村看萤火虫或是划皮划艇,到东西村幸福社区品味咖啡醇香,感受乡村与海派文化的交融,前往元荡漫行桥感受一脚跨两地的有趣体验,以及在蔡浜村体验农家美食。
据悉,金泽古镇位于上海青浦区西南部,东与青浦朱家角镇、练塘镇相连,南靠太浦河与浙江省嘉善县交界,西与江苏吴江区毗邻,北傍淀山湖与江苏昆山市接壤,境内湖塘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叉,是个典型的江南鱼米水乡。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一起“走”进金泽,推动金泽旅游进一步跨越,当天,一款名为“趣游金泽”小程序同步上线,游客只需掏出手机,一键便可游览金泽。首款彰显小镇个性的文创产品“桥见金泽”青花瓷茶具也作为周边一同推出亮相。
金泽镇党委书记方志坚表示,千年古镇金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禀赋,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今更肩负国家战略,希望更多的游客认识金泽、喜欢金泽、走进金泽,让金泽版《清明上河图》谱写出江南韵、小镇味、现代风的画里江南、梦里水乡。
青浦区金泽镇岑卜村,位于上海水源地保护区,拥有2.15公里蓝色珠链休闲景观带岸线。2009年被列为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村庄三面环林、一面临湖,小葑漾鱼翔浅底,清澈可见,夏夜里有萤火虫萦绕飞舞,极富原生态的自然之美。
10年来,这里吸引了众多新村民定居,如今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让村庄迎来了又一次发展机遇。当乡村的原生态与城市的商业业态相遇,这个候鸟栖息、白鹭成群的村庄,将迎来怎样的蜕变与发展?
“岑卜村,就是我们心目中乡村该有的样子。”微笑草帽(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岑卜村运营总经理余瑾回忆起初来此地时的感受,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的田、水、路、林、宅脉络清晰,浑然天成。
“我们积极参与了上海市部分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在岑卜村,我们探索了整村运营模式开发合作。”余瑾介绍,一边是纯天然生态肌理,一边是新村民的融入和华为研发中心未来研发人员的入住,看中的就是这里无限的潜力和可能。
2021年4月,青浦区金泽镇人民政府、岑卜村村民委员会和微笑草帽(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40年的岑卜国潮文化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整村运营”合作协议,创新探索由社会资本参与整村运营的乡村发展模式。
创新的整村运营管理模式,一方面是以“国潮文化村”为定位发展核心产业,另一方面搭建整村运营机制,由金泽镇人民政府、岑卜村村民委员会、微笑草帽三方参与,成立整村运营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岑卜村整村运营管理办法》,采用“第三方运营 岑卜经济合作社管理”的模式,最终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创收。
岑卜村村书记蔡新环介绍,借助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和整村运营模式的推进,现在部分村民已经实现了增收,仅房租就实现翻一番了。明年,预计村集体收入可以增加100万元左右,村民通过租房、就业和经营农家乐、民宿等多渠道创收,收入也会有较多增长。
凭借丰富的水上运动资源和原生态自然环境,岑卜村一跃成为沪上“网红村”。“去年夏天,我们村的游客最多的一天达到近2000人,村庄也处于接待游客的饱和状态,不过现在已经回归稳定状态,保持在500人左右。”谈起当“网红村”村支书的感受,蔡新环坦言:“网红村虽增加了人流,但我们会综合考虑村庄人流和保护环境、自然、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采取提前预约和错峰的措施。”
如何让人流量保持在相对稳定且持续的状态,让游客获得舒适的游玩体验,对村庄起到正面的促进发展作用,是蔡新环和余瑾都在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三方协议后镇、村、企就携手成立了“管委会”,主要任务是对整村运营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当前阶段的最大任务就是对现有业态进行梳理和归类,不单面壮大某一个业态,比如目前村里已经有8家皮划艇,管委会就通过管理引导,避免业态无序发展。
“你可以把整村运营看成是一个商场式的整体管理。”余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所谓整村运营,就是以“产业 运营”为核心,以“ip化 数字化”为实施手段,一方面以“国潮文化村”为定位发展核心产业,另一方面搭建整村运营机制,实施整村招商、整村运营、乡村治理。
“小杨啊,又带团队来参观。”
“是啊阿婆,晒太阳呢!”
走着看着,不断有村民和带领我们“兜村”的小杨热络地打招呼。这种久违的邻里式生活方式,让我们感到新奇又向往,陌生又熟悉。
原住村民居住在村内的较多是老人,就业在城里的年轻人一般都居住在城里,仅在周末回来探亲。将老宅部分或全部出租,是村里老人们最主要的“宅经济”收入。
村内现有新村民62户,主要是基于这里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多向往乡村生活,热爱自然环境的新村民从上海市区来到这里居住。经过租赁改建,村里的房屋式样各异,现代风、田园风、茶馆风……无一重复,但都极具风格。
十年来,原住村民对于新村民的态度,已由观望转变为认可接纳;新村民的到来,也为日渐老龄化的乡村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除了新村民,整村运营的参与者还有原住村民、村委和社会资本。如何顺利推进整村运营,使各方利益都得到保障,除了顶层设计、合理规划、机制建设之外,就是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良性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这样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件”面前。
“昨天我们就和一部分新村民进行座谈,我们把整村运营的路径、目标实实在在地展示给他们看,经过有效沟通,他们也表示认同和支持,其中蔡书记发挥了很大作用。”余瑾介绍,作为“一村之主”,蔡书记平时帮村民主持大小事务、解决困难,在村民中颇有威望,整村运营的协调工作,村委会承担了绝大部分。
项目雏形渐显,当初的承诺正一个个变成现实,村民开始尝到整村运营的甜头。
通过项目运营,“国潮”定位引来了产业聚集,初步形成了国潮ip;“保底 分红”的增收模式,让村集体的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去年国庆后开始试运营的一尺花园项目,最高日营业额已攀升至7万元……随着更多项目的开业,村集体的收入还会大幅度地增加。年富力强的村民实现了全部就业,村民出租农宅的“宅经济”收入已经翻番,“最美岑卜人”评选,让村民获得充分参与感。还有面向村民的非遗匠人培训还将帮助留守老人学会一门手工艺,实现老有所为并增加其收入。
目前,岑卜村已经完成核心区域一尺花园的建设及运营,今年3月中旬国潮汉服馆投入营业,5月底老茶馆将面向游客,花朝节、汉服嘉年华、国潮市集等一系列线下国潮主题活动也将接踵而至,岑卜村正绘就一幅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美好画卷。
和农业发展中的“一村一品”同理,村庄发展也需要符合各自的乡村肌理、顺势而为,岑卜村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禀赋,因地制宜挖掘乡村特有的风貌,引进“国潮”这一时尚元素,将乡村产业与文化传播捆绑发展,打造拥有上海气质的示范村建设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