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全域旅游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英德全域旅游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2023-02-17

来源:南方日报

此次活动全市共有2830人次参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种植新绿1万余株。

2月13日下午,英德市委书记、市第一林长张杨彬带领三级林长、市四套班子成员和市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等一行,分别前往连江口镇、西牛镇、望埠镇,开展2023年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倡导全民一齐参与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今年英德的义务植树创新做法——种麻竹。英德将以“竹”作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元素,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将麻竹笋种植面积增加至85万亩以上,推动麻竹笋产业成功打造为百亿农业产业。

立春后的英州大地春雨绵绵,绿水青山云雾萦绕。在连江口镇连樟村委塘旺村小组,大家一起挥锹铲土、培土固根,种下一棵棵麻竹笋树苗,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麻竹笋是清远英德重点打造的百亿级农业产业之一,也是英德富民支柱产业。目前,英德市麻竹笋种植面积达62万亩,从业人员达7.29万人,产业经济总值约32亿元。

张杨彬表示,省委提出建设“绿美广东”,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英德将积极实施“全域增绿”行动,坚持以竹为特色,最大限度增加常绿阔叶林种植,逐步改善不合理的林业布局,持续优化林分、优美林相。

张杨彬指出,英德以竹作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元素,精心设计竹海景观,持续打造绿美人居环境。同时,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今年英德将在各镇(街)选取适宜的地方,将麻竹笋种植面积增加至85万亩以上,推动麻竹笋产业成功打造为百亿农业产业,并有序发展林下经济、林下农业,真正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成功建设为强富绿美新英德。

在西牛镇西联村委张村小组及望埠镇莲塘村委杨柳坡村小组,大家三五一组,挥锹铲土种植麻竹笋、樱花、黄花风铃及铁冬青等苗木,植树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英德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书海表示,该局将从英德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种植,扎实做好栽后管护工作,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质量效益,切实保护造林绿化成果,为推进“绿美广东”建设和打造清远麻竹笋百亿产业贡献力量。

据悉,本次义务植树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在全省上下五级林长的带领下,同步吹响爱绿植绿护绿的冲锋号。

近年来,英德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进居民生态福祉为目标,推动林业事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目前,英德市森林蓄积量达23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84%,建设了森林碳汇92.4万亩,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179条,新增森林公园4个,新增湿地公园2个,连樟村被评为“广东省林长绿美园”,英德市委书记、市第一林长张杨彬也被评为“广东省最美基层林长”。

此外,英德按照“1 6 12”(即1个示范片区,6条县级风貌带,12条镇级风貌带)的工作思路,分别实施英德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和镇级乡村振兴示范带。目前建成了“连樟样板区”“西乡月”乡村振兴风貌带。整合浛洸、西牛、水边、九龙、黄花沿线的历史文化名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红色文化村及旅游景区、产业基地、特色农庄、农业园区等资源,结合麻竹笋百亿产业项目,挖掘竹文化,打造竹风景,发展竹产业,串珠成链,点线面结合,打造英西休闲旅游慢生活圈,实现以绿生金。

绿色生态建设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下一步,英德各相关部门将以林长制为抓手,紧抓绿色发展新机遇,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以及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六大行动”,为英德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当天下午,英德市24个镇街义务植树点同步开展。此次活动全市共有2830人次参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种植新绿1万余株。

浛洸镇开展“志愿植树播新绿移风易俗树文明”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引领干部群众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干部群众的努力下,1000株树苗和300株竹苗在浛洸“安家落户”。

近年来,浛洸镇在日常工作中,突出生态保护,通过植树造林、巡林护林等措施,提高群众的绿色发展意识和绿色行动自觉,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心、践之于行。

下太镇组织镇村两级林长、护林员、干部职工、涉林企业、乡贤等,在下太社区河堤开展植树。打坑、放苗、回土、压实……大家主动分配树苗,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很高兴参加此次植树活动,参与家乡生态建设,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为建设美丽下太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下太街道一名居民说。

据悉,下太镇在植树前期开展多样化的植树宣传活动,同时动员下太商会和各涉林企业乡贤踊跃参加植树活动并捐赠桂花树苗。

望埠镇团委则组织乡村振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少先队员、青年职工等30人前往望埠镇莲塘村委杨柳陂村小组共植“青年林”,将青春融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他们扛起铁锹,种下樱花、风铃、铁冬青等700余株特色树种,并手持垃圾袋,到“母亲河”洛清江边捡拾垃圾,用实际行动为绿水青山贡献青春力量。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