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形成“北上南下”文旅新格局

峨眉山形成“北上南下”文旅新格局

2023-01-05

来源:四川日报

今年元旦假期,峨眉山景区游客接待量接近10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长89.36%。

内行看门道。相较于游客接待总量,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何群看重的则是另一个数字——元旦假期最后一天,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仍超2万人次。

“这是6年以来的最高值。”何群解释,假期末尾的游客接待量,最能反映今后一段时间的市场意愿,“峨眉山旅游的新一轮峰值即将到来。”

进入后疫情时代,坐拥“峨眉天下秀”、文旅从业人员达5.5万人的峨眉山市,迎来了文旅产业突围的风口。

过去一年,记者数次来到峨眉山市,见证了当地在景区提质扩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新年伊始,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发现积蓄已久的动能已然开始转化,当地正以“文旅 ”拓展更大发展空间。

1月3日,峨眉山雷洞坪滑雪场,不少游客正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周末的预售票已经售罄。”滑雪场工作人员的话,印证了峨眉山冰雪旅游的火爆。

近年来,围绕景区扩容提质,峨眉山发展脚步未曾停歇:去年8月,营造的雷洞烟云星空露营地项目亮相;12月,雷洞坪滑雪场正式营业;目前,金顶—千佛顶—万佛顶步行道维修改造正在进行…… “以不变应万变。”在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苏真武看来,市场需求不会因疫情按下的暂停键而消退,变化的背后有一条不变的主线——传统景区如何跟上时代步伐。他表示,峨眉山市近年来正以景区为核心,在多维度上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新场景打造只是冰山一隅。”

如何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峨眉山将触角伸向了承载海量数据的网络空间。何群介绍,由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成立于2019年的四川领创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为峨眉山景区提供了包括游客画像、偏好分析等在内的智慧文旅解决方案。数据印证:元旦假期,峨眉山景区近九成游客集中在35—45岁之间,游客呈年轻化趋势。“我们跳出本地进行数字化项目探索。”何群介绍,目前正向天津、浙江等省市提供大数据智慧文旅服务。

空间的延伸,更体现在物理意义上。峨眉山市正将南部片区开发作为开辟峨眉山发展空间的主抓手,“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苏真武表示,大力实施“峨眉南山”旅游综合开发,不仅能够使峨眉山形成“北上南下”的文旅新格局,同时也能提振南部片区经济发展,补齐峨眉山市全域现代化的突出短板。

此外,峨眉山市还将提升峨眉山西部旅游承载能力,推进环峨眉山生态(医)康养度假带和峨眉康养城建设,以此提升康养度假吸纳能力和旅游综合承载能力。

“一个月前这里还搭满了脚手架。”见到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康养经理张丹时,她正和团队一起测算着项目的建设进度。

行走在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主体建筑和园林景观已完成,施工方正抓紧进行内部装修。张丹介绍,目前项目一期包含的四川大学华西峨眉医院及社区养老板块已基本建设完成。“预计今年6月逐步投运。”张丹说。

作为峨眉山市首个即将投运的医康养项目,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核心,预计可为19600人提供康养服务,满足年45万人次的门诊需求,为当地创造直接就业岗位4000余个。

华西峨眉分院项目投资方代表、峨眉山京川国际康养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洪宇表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华西医院的品牌及管理叠加形成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投资信心十足。

“文旅产业为原点,向外叠加做乘法。”在峨眉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看来,医康养产业的发展,只是峨眉山近年来文旅产业融合延链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正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与文旅产业的优势融合。”

在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总规划师熊瀚手中,记者看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数据:2022年峨眉山市新增民宿45家。

峨眉山酒店民宿业何以逆势上涨?熊瀚介绍,2022年,峨眉山累计兑现各类财政资金约8.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3.3万余户,“稳住的是信心,保住的是与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匹配的服务能力。”

此外,主打工旅融合的保乐力加威士忌游客中心项目将于2023年6月中旬正式开放。“游客中心有望在10年内吸引约200万名游客。”叠川(峨眉山)麦芽威士忌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杨潇说。

“我们希望将文旅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强大动能。”峨眉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峨眉山丰富的自然、文旅资源为基底,当地正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使旅游业和制造业创新互动。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