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传统工艺为文创添彩

鹤壁传统工艺为文创添彩

2022-12-15

来源:中国日报网

初冬的王家辿,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气韵,石阶、石巷、石屋……一切都显得安静而神秘;初冬的王家辿,又有一种油画般的美,黄灿灿的香椿树叶与青石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又让这座村庄生动起来。

近日,在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王家辿村,鹤壁市古辿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万军正将一盒盒包装精美的香椿酱装上车,准备送往超市。

王家辿特产红油香椿,素享“红油流碧玉,四月满村香”的赞誉,2028年被农业农村部公布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王万军说,村里几辈人都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种香椿树,当时村里交通不便,每逢清明节前后,村民都会将掰好的香椿芽捆成一捆一捆的,挑着扁担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然后坐车都集市上卖。

“天气热得快时,香椿采摘季只有十几天时间,我奶奶和我妈就会把嫩香椿叶子摘下来,经过清洗、阴干、腌制等工序,放在密封的罐子里,可保存3到6个月,这样就可以吃半年香椿了。”

随着社会发展,王万军也跟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跑到村外找出路。但每年春天,仍不忘回村带着村民一起卖香椿。

“村里的人都说,为啥不挑头成立个合作社呢?然后我们几个人就合伙承包了500多亩荒山,成立了鹤壁市古辿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基地 专业合作社 农户”的运行模式,带领村内脱贫户开荒种植红油香椿和油桃、梨树、杏树,扶持农户100多户、200余人,实现人均年增收1000余元。

2018年春天,气温回升较快,市场消化不了那么多香椿,王万军萌生了制作香椿酱销售的主意,他先后聘请了多名食品类专家,经过大半年的反复试验,2018年冬天,第一批香椿酱出炉,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如今的王家辿村,不仅有鲜香椿、速冻香椿、脱水香椿、香椿酱等多种品类,还制出了香椿茶,香椿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优势特色产业。王家辿野生红椿古法腌制技术也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被列入鹤山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今年4月8日,“太行之椿·春色如画”2022·鹤壁王家辿第七届香椿节暨乡村旅游活动启动,新采摘的红油香椿带着特色的香味通过电话订购、“村姥姥”抖音直播平台、电商直播飘向千家万户,带动当地村民增收30余万元,与香椿一起送到买家手中的,还有驴明信片、驴挂件等。

驴是鹤山区围绕“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王家辿传统农耕文化内涵,结合骑驴、坐驴车旅游体验项目和香椿特色种植产业,开发设计的吉祥物“椿”形象,是一头小毛驴形象,头戴一朵大红花,脖子挂着香椿籽形状的铃铛和香椿叶形状的耳朵、香椿芽形状的尾巴尖,肚子上印有“辿”字。据当地村民和驻村干部说,它寓意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攻坚克难的强韧干劲、乐观奉献的朴素性格。

该村还围绕吉祥物衍生出鼠标垫、指甲剪、帆布包、腹语手偶等生活产品和宣传品,且制作香椿、小米、花椒等特色包装,助农售卖农产品。

文创添彩、香椿赋能,这座沉寂多年的小山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拥有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百佳”旅游摄影创作基地等众多项荣誉。

眼下正是鹤山区姬家山乡王家辿村的红油香椿上市的季节,最近有件让该村村民比这还高兴的事儿,那就是他们村有了利用香椿元素“制成”的Logo。

“椿”字上发了7枝新芽,枝上的红油香椿红中带青,鲜翠欲滴……这是远在南京工作的鹤壁人宋亚堃(kūn)义务为王家辿村设计的Logo。

很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速推动了景区特色设计,“你好,我叫宋亚堃,鹤壁人。2002年我上大学离开鹤壁,现在在南京工作,主业建筑设计。”1月10日晚,鹤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璐收到这样一条信息。那时,宋亚堃在一个名叫“在上海的鹤壁人”微信群中看到一个推广鹤山区姬家山乡张家沟村红叶的链接。打开连接后,宋亚堃看着图片中的风景,萌生了义务为张家沟村设计Logo的想法。他随后辗转联系上张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宋亚堃说,他虽然身在外地,但一直通过网络和身边的朋友关注着鹤壁,思乡情切是他最深的体会。

“我家在山城区,从小在鹤壁长大,便总想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我大学学的是设计专业,这些年积攒了不少的工作经验,为家乡的发展出份力是应该的。”当谈到义务设计Logo一事时,宋亚堃这样说,“Logo的意义在于用简单的图形或文字,让别人准确地了解你要表现的企业、建筑、产品的特点及内涵。这两年咱鹤壁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我便想用所学知识设计些Logo,希望能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

一张小小的设计图倾注了宋亚堃的不少心血,他白天要忙工作,智能熬夜进行创作,前后用了1个多月时间才设计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宋亚堃设计的第一个Logo是想宣传张家沟村的红叶,为此他收集了不少张家沟村的资料反复研究。当宋亚堃了解到张家沟村是“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中的一员时,便以此设计出7片带有星星图案的红叶融在“张家沟”字样中的Logo。

“按北斗七星的方位,张家沟村属于天枢星。宋亚堃因此把天枢星位置的红叶放得最大,而7片红叶摆成的北斗七星形状则展示漫天红叶飞扬的气势,灵秀生动,村民们都很满意。”张璐告诉记者,从这个Logo中她感受到宋亚堃的用心,于是又邀请宋亚堃为王家辿村设计Logo。

有了之前的经验,宋亚堃在为王家辿村设计Logo时得心应手。王家辿村在“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中代表摇光星,他很快便有了作品:一个黑色的“椿”字做枝干,上面生出7个红色的香椿芽,也是北斗七星形状,摇光星位置的香椿芽明显放大。

“他不仅为王家辿村免费设计了带有红油香椿的Logo,还花心思设计了不少文创产品。”令张璐感动的是,宋亚堃在繁忙之余,还设计出带有王家辿村Logo的水杯、卫衣、短袖、筷子、鼠标垫等文创产品,“这为王家辿村发展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我们会尽快安排人员制作这些产品”。

“文创产品不仅能为旅游地做宣传,还能拉动游客消费,希望我的这些设计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些力量,同时希望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宋亚堃说,他的作品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代表了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牵挂和祝福。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