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营造智慧旅游共富新场景

象山营造智慧旅游共富新场景

2022-09-27

来源:新浪网

星空露营、海鲜美食、炫酷潮玩……让平淡的周末嗨起来。随着象山发布“周末嗨象山” IP品牌的持续发力,今年6-7月,宁波市象山县文旅行业逆市迎来一波热潮,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189万人次,同比增长 19.52%。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们的出门需求依然存在,只不过,很多人把‘拥抱远方’变成了‘发现身边的美好’。2021年象山全县共接待游客614.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5.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6%和2.94%。

2021年以来,象山县旅游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目标,倡导“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引擎,高水平助力象山共同富裕样板县和宁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象山特色的文旅共富之路。

地处东海之滨的象山县,因县城西北的山岭形似俯卧着的大象而得名。象山最有特色的资源就是一条神奇而美丽的海岸线。它位于北纬30度线上,与美国夏威夷、法国巴黎、日本富士山处于同一纬度。988公里绵长海岸线,不仅在浙江省最长,也是长三角185个县市区里最长的,而且75%以上是非常稀缺的自然海岸线。

《象山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指出,以“景观更精美、设施更精良、体验更精致、服务更精心、运营更精细”为主攻方向,通过五年努力,全面完成全县旅游景区(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酒店、民宿等旅游“微改造、精提升”。到2025年,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3A级景区2个,实现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速7%、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8%,居民和游客满意度达95%以上,全面打响“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品牌。

三生石公园就是“五精工程”中“环境更精美”工程的经典案例。几年前,这里还是乱石堆砌、杂草丛生的一处管理死角,水桶岙垃圾填埋场的存在让人避之不及。而如今,它已成为一处绝佳的海上观日出露营地。据营地负责人董秀梅介绍,营地开业以来,六个帐篷经常在节假日被预定一空,这种暴热程度始料未及。

观月出日升,享山风海韵。“三生石的蝶变主要受益于‘北纬30°最美海岸线’的重要项目——‘经海逐浪’精品线的打造。”象山县旅游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经海逐浪”精品线路位于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中段,融合亚运城市、产业发展、滨海旅游等元素,以半边山旅游度假区为终点,途经东陈、新桥、石浦3个镇乡和滨海工业园、象保合作区、石浦科技园3个产业区块,全长约19公里。去年,东陈乡结合精品线打造,从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微观感受入手,通过小变化、小改善、小更新,在该地配套建设了装配式观景平台、游步道、房车厕所等基础设施,成功地将乡镇“暗角”改造成了旅游“亮点”,推动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

松兰山旅游度假区的“智慧旅游”则得益于“运营更精细”工程。近日,位于松兰山旅游度假区的智慧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块超级大屏,游客从哪儿来又去了哪里、景区客流量多少、配套交通运营情况如何……“松兰山景区综合管控平台”呈现的是整个景区的动态。

“这是景区的‘智慧大脑’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真正实现了一个屏掌控全局。”景区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嵌入三维实景图,连接视频监控、热成像装置、AI视频车位相机等硬件设施,覆盖了智慧购票、智慧停车、智能导览、游客画像分析、投诉建议、信息安全、舆情分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功能,可以辅助管理者全面掌控景区运行态势。

一套监控实现旅游安全全覆盖、一个小程序全程导览智慧旅游服务、一组热成像装置布防深水区电子围栏、一套AI视频方便游客停车找车、“一张图”智慧管控整个度假区……乘着数字化转型之风,自2020年起,松兰山旅游度假区投入近3000万元,通过“五个一”智慧旅游微改造,不仅刷新了游览体验,更推动着业态迭代升级,旅游安全感与满意度大幅提升。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依靠“新场景”的营造,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按照“时尚东海岸、潮隐西海岸、风情石浦港、斑斓西沪港”要求,促进产旅深度融合,象山着力营造五大滨海都市新消费场景。《“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点亮滨海消费新场景》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创新案例”。

上马岙村地处象山县泗洲头镇南部,现有村民1167人。因距离象山县城较远,优势产业不明显,大部分村民外出就业,产生了不少闲置农房。作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落,上马岙村在发展中面临诸多农村发展的共性难题。

该村的“微改造 精提升”项目——马岙知青公社民宿,民宿占地面积2000平米,由接待中心、客房区域、公共庭院三部分组成。接待中心在保留马岙小学遗址的肌理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学校的外立面和框架完整保留,增加了知青年代的装饰元素,如年代标语、画报、生活用具等,利用人民电影院、知青大食堂、知青厅、知青俱乐部等年代特色代名词命名各功能区,知青文化浓郁。

“民宿于2022年7月对外营业,由宁波目的地民宿管理有限公司承租,租金20万元/年,纳入集体经济收入,促进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象山县旅游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知青文化主题打造提升成了上马岙村独特文化,展示村里的人物传说、生活器物、文化遗物、传统工艺等,外边的人到咱们村里来,除了摘杨梅、摘枇杷以外,还能看看咱们的历史和文化,为子孙后代留住乡愁。”当地的村民这么说。

西海岸风情线是蟹钳港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15公里。该风情线坚持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适度开发,以共富场景为核心,通过数字 、文化 、农业 为着力点,对西海岸进行统一布局。

该风情线集资源展示、文旅招商、旅游运营、数字化体验一体化的西海岸未来乡村共富E站,通过VR/AR设备(MR混合现实)、360°数字体验馆为游客服务集散中心提供服务,并成为西海岸对共同富裕示范带对外展示的金名片、新样板。笔者在现场看到,该镇按照蟹钳港区域打造“海山一色、美丽港湾”总体要求,围绕“静、美”的独特属性,坚持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适度开发,新增渡头落日、网红音乐墙、七彩云梯等10处以上打卡摄影点,沿途山水相依、风光旖旎,可骑行、可徒步、可发呆、可摄影、可入画,从韩升村到兴海村的风景串点成线。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象山文旅工作深入践行“海上两山”理念,走好“三合”路,打好三张牌,在共富模式打造和路径探索上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成绩。

松兰山、影视城等高等级景区(度假区)、环蟹钳港共富样板区和“两村”共富小单元的创建,打造出一批共富平台。

以环蟹钳港共富样板区为例,整合新桥、泗洲头、茅洋3个乡镇以及住建、资规、财政、文旅等多部门资源和要素,组建工作专班和运营公司,推进风貌管控和综合治理,鼓励片区组团、镇村联建等模式,重塑乡镇空间价值,合力打造样板区。“目前已累计完成16个项目策划包装,签约项目8个、投资额2亿元;大地景观、自驾营地、渔船餐厅等一批项目正逐步落地。”新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依托村庄资源,结合“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择取28个村庄创建“共富小单元”,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产城村统筹、群众幸福感满满的共同富裕示范村和培育村。去年以来,各个村注重资源招商、乡贤回归和乡村运营,初步形成多种共富模式。白岩下村推行“集体入股、村民众筹、公司运营”旅游项目开发模式,村民累计分红815.6万元,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

在环蟹钳港共富样板区,产业前行带动场景设计,一个“政府顾全局,公司精收益,百姓得实惠”的共富模式正呼之欲出。“由国有企业出资提升项目基础设施;由宁波乡悦客文旅公司出面统一招商,坚持专业人干专业事,房车俱乐部、数字公司、大学生科创团队组团建设;签订5年的运营合同,村集体将闲置资产出租或注入公司获取收益,合同期内将组织村民进入各大场景进行专业化培训和就业。”该风情线积极引入新兴业态,以数字化和年轻态为着力点,由政府牵头,协同企业专业力量,已成功敲定了星野房车营地、渔船餐厅、彩虹小跑车等业态的入驻。该风情线预计今年国庆可全面对外开放。

同样,在共富模式探索中,上马岙村通过组建当地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乡村发展命运共同体,实现产业发展有带动、村民收益有保障、集体经济有壮大的良好格局。如今,民宿已经吸纳了多名村民就近就业。说起这份离家近、环境又美的工作,知青公社工作人员徐秀珍笑意满满:“以前每天都要去很远的宁海工厂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的工作。有更多人到这里来度假,我们的收入慢慢也提高了。”

上马岙村靠着蟹钳港,以养殖闻名,同时,它也是象山主要的杨梅、枇杷产区。今年6月18日,泗洲头杨梅节把知青公社作为会场之一,泗洲头镇党委书记吴丹现身直播间,为“灵梅”吆喝。知青公社还邀请旅游达人前来体验拍摄,通过短视频扩大马岙杨梅的知名度。2022年全村杨梅销售额达到80万元。

《象山县擦亮渔文化金名片促进渔民转产致富》入选第二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名单。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产业能级,激发市场活力,在“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上,一个活力四射的“文旅共富新象山”正在浮出海面。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