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旅智慧云平台引领旅游体验

山西文旅智慧云平台引领旅游体验

2025-08-22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390A级景区实时监控、125A景区统一调度、超10亿条数据资源,一个集治理、应用与服务于一身的文旅数字化核心枢纽正在三晋大地高效运转。20258月,山西晋中市昔阳县崇家岭四季文旅康养乐园正式开园纳客。游客坐上彩虹滑道,从坡顶呼啸而下,彩虹在脚下飞旋,欢笑声洒满山谷。这一依托原有滑雪场资源创新推出的“冬滑雪、夏滑草”运营模式,实现了从“一季运营”到“四季创收”的华丽转变。

 

山西·文旅云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监制、文旅集团承建,以“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为架构,打造出山西文旅数字化“总门户”。目前,该平台已汇聚数据超10亿条,成为集景区位置、客流等关键信息于一体的文旅数据资源池。平台形成了“看得见、呼得应、连得上”的智慧监管体系,能够对山西390A级景区的开闭园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在节假日对全省125A级景区进行统一调度。

按照省级统筹、分级协同的原则,平台已在11个地市完成服务全覆盖,并建成太原、长治、忻州、吕梁等8个市级分中心,初步构建起山西全省一体、上下联动的文旅数字化治理与服务网络。

山西运用混合现实(MR)、全息成像等前沿技术,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可交互的动态叙事载体。介休张壁古堡推出国内首个大空间混合现实互动项目《沉睡的古堡》,游客佩戴特制眼镜即可化身探秘者,在动态变换的历史场景中破解谜题,单次体验时长创国内同类项目纪录。

大同华严寺则借助AR技术,让游客通过手机识别大雄宝殿牌匾,实现与游戏《黑神话:悟空》角色及古建筑的虚拟合影,日均吸引超千名游客打卡。

省级标杆项目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集成人工智能、动作捕捉等12项核心技术,打造“空中鸟瞰长城”“动态领略太行”等沉浸场景,开馆至今接待观众已超10万人次,成为山西文旅数字化新名片。

 

在文物保护领域,山西建立“文物数字孪生库”,完成云冈石窟第3窟、晋祠圣母殿等重点文物的三维建模,精度达0.01毫米级。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文物数字资产确权,平遥古城3D灯光秀、双林寺韦驮数字人等IP已在山西省数据交易平台完成首单交易。

祁县乔家大院推出“元宇宙穿越舱”,游客从下车到入园全程沉浸于晋商万里茶道故事,场景转化率提升40%

20253月落地的VR大空间沉浸探索展《哇呜!三星堆》,以“国宝实体+数字技术”打造全沉浸穿越体验,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古蜀文明的震撼。

面向公众和企业的统一服务门户网——“游山西”应运而生,并迅速成长为发布权威信息、提供便捷服务、创造深度体验的山西文旅“百科全书”与“智能导游”。

省级“游山西”App集成AI导览、实时客流预警、非遗工坊预约等32项功能,2025年上半年用户活跃度同比提升180%。山西构建“1+11+N”智慧文旅服务网络,全省4A级以上景区实现“刷脸入园”“无感支付”全覆盖,设备连接数超53万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率居全国前列。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文旅消费链路。2025年发布的全球首款AI AgentManus)已在山西试点,可根据游客个性化需求,自动生成包含地图、景点介绍、温馨提示的完整旅行路书。

山西以“微短剧+”战略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临汾市打造精品微短剧基地,半年内吸引40余家影视企业入驻,完成18部作品拍摄,带动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等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25%

 

运城市夏县裴介村“村晚”创新“民俗表演+农特产展销”模式,单日销售本地农产品超30万元,相关短视频播放量破亿次。

文创开发从“纪念品”向“文化消费品”升级。平城区开源一号文创园引入30余家科技企业,开发AR明信片、数字藏品等200余款产品,其中“晋商票号”数字藏品首发即售罄。

“文旅+交通”领域,山西开行“321向春天出发”银发旅游列车,提供“慢旅行、深体验、暖服务”三大核心产品,首趟列车搭载的300名中老年游客中,70%选择二次消费康养套餐。

山西构建的1+11+N”智慧文旅服务网络已经显现成效。省级“游山西”App集成了32项功能,2025年上半年用户活跃度同比提升180%。黄河、长城、太行三条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65A级景区,沿线设置的53处智慧驿站配备了VR景区预览、无人机配送等智能设施。科技赋能下的山西文旅,正从“文物大省”向“文旅强省”加速转型。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