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为乡村旅游蓄力赋能
2022-08-25
来源:湖州发布
在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以环境景观设计、农特产品包装设计、标志标识体系设计、旅游导识系统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等一系列以“服务价值”“赋能共富”为主体的设计活动,致力于乡土文化的深耕和转化,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闲置资源价值的再生,带动了乡村文旅融合、引领了“设计赋能乡村”新风尚。
窑里村位于南浔区善琏镇最南端,有着千年的制窑历史,村内河网交织,蚕桑文化源远流长,有古桥梁五座:安庆高桥、包龙桥、前兴桥、杨官桥、总管桥,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旅游前景广阔。为将窑里村的旅游资源推向市场形成品牌,湖州职院设计团队充分结合窑里村历史和自然特点,立足未来乡村旅游景点规划进行了乡村品牌的打造以及对应乡村景区导识系统的设计,为带动村庄的旅游业发展蓄力赋能。
窑里村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村庄,形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诗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作为美丽乡村旅游景区,窑里村除窑文化外,还伴有良田、美池及葱郁的植物。因而设计团队提出的标识品牌形似器皿(黑瓷),以“里”的字架结构,将器皿划分,形成田池分布,小路交错的画面。同时提出“水漾生活,欢乐窑里”的宣传语,表达一种欢乐、年轻、惬意的意蕴,传达出乡村发展的理念。
配合窑里村全新VI形象系统,设计团队还重新设计了以不同窑艺器型为主体,配以中国传统色彩,同时采用铜金色点缀的窑里村景区导识牌,重新规划了旅游线路、景观节点、道路名称、景点名称等。设计过程中,师生团队在近40度的高温天气下坚持与村委干部一起走访点位,核对路线和点位信息,保证导识系统从设计到制作到落地准确无误。
塘埠村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盛产竹、竹笋与竹制品,并有传统油纸伞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团队借浙江省乡村振兴大赛契机,在充分了解塘埠村特点并积极与村民和村委会成员探讨研究后,对塘埠村乡村旅游整体规划与乡村公共服务中心两个部分的设计需求按照“展示与服务并重”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旅游配套产品展示体验”的旅游规划。为塘埠村规划内、外两条旅游环线,配以“竹美人”、“步步惊心桥”等旅游产品设计。充分利用了村内低成本的自然材料资源,打造了多功能的网红景观节点。
公共服务中心结合非遗纸伞制作工艺的展示、体验与周边村民集会、休闲的需求进行设计,将研学旅游与村民自身文体需求结合起来。项目整体设计以乡村旅游规划为主线,将产品体验、销售与村民休闲融为一体,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空间的利用价值,同时将当地文化融入公共空间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振兴当地的乡村旅游产业。
四川阆中飞凤镇桥亭村是有名的康养小镇,处于“凤舞天宫”旅游带。这里,一个个独具川北特色的农家小院点缀在秀景之间。村民们都说,是“脱贫攻坚 产业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给这里的乡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此地最为有名的当属脱贫攻坚典型“素清”品牌:贫困户王素清本以务农为业,在政府和各方的帮助下,她不仅开起了民宿,还当起了老板,创建了“素清咖啡”这个品牌。2021年,央视新闻就素清奶奶的事件进行了长达4分30秒的主条播报,素清奶奶也因此大火。从那以后,“素清”品牌也成了代表四川阆中地区乡村振兴,扶贫共富的品牌。于是大量农特产品急需在此品牌之下建立包装促进销售。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团队依托全国乡村振兴大赛,在深入考察调研后决定以飞凤镇桥亭村的枇杷产业作为设计主体,建立“素清枇杷”子品牌,推出“百岁素清,枇杷千金”这一品牌概念。“百岁素清”寓意“奶奶长寿,品牌长久,客户常在”,“枇杷千金”寓意“枇杷质优值千金、枇杷送礼值千金、枇杷产业值千金”。同时融入当地风水文化和康养理念,以五行、五脏、五色、五味打造五行枇杷康养礼盒和枇杷单品包装,包括枇杷膏、枇杷花茶、枇杷药饮、枇杷火锅底料以及枇杷酒等产品。同时还积极帮助企业策划“枇杷养生游园会”活动,以“辨枇杷”“拍枇杷”“赏枇杷”“饮枇杷”等活动助力枇杷采摘节的宣传和销售,推动当地枇杷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共富。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团队从湖州走向了浙江,从浙江走向了四川,通过学科交叉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共富,激发乡村经济的内生动力。在设计活动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团队还与窑里村、息塘村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同时积极依托乡村振兴、创业大赛等大型赛事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村镇进行设计,艺术与乡村联动相融共生,让设计实践赋能乡村共富得到最大的催生力量,也让服务成效落地更快,影响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