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乡村旅游谱写新时代华丽篇章
2022-05-25
来源:定西日报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坐落于陇中大地的漳县走过来极不平凡的五载春秋。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绿色产业生机勃发、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民生福祉充分提升……一组组耀眼数字、一项项喜人成果、一个个历史成就,记录并见证了极不平凡的五年,谱写了新时代漳县追赶发展的华丽篇章。
一条条村社硬化道路平坦笔直、畅通无阻,一座座新建农家院舍窗明几净、生态宜居,千家万户接通了清澈的自来水、用上了干净方便的水厕,乡韵悠悠,村风融融,安居乐业……这是漳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真实写照。
在全国妇联、福州长乐区以及省市帮扶单位的精心帮扶下,漳县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全县先后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6.1亿元,彻底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累计实现85个贫困村退出,1.6万户7.16万贫困人口脱贫,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2021年以来,漳县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不断加强与青岛即墨区交流协作,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打造农业产业园,全面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全县农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五月的武阳大地,天空澄净,碧水潺潺,满目葱茏;广场公园,花团锦簇,异彩纷呈;美丽乡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一张张靓丽的生态名片,无不彰显着漳县砥砺前行的足迹。
近年来,漳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地表水、地下水及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漳县还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县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78.3%,森林覆盖率达到20.2%。当下,绿色已成为漳县最鲜明的底色,生态已成为漳县最靓丽的名片。
与此同时,漳县致力于优化产业结构,中药材、食用菌、高原夏菜和草畜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致力于推进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石灰石、盐岩、红柱石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致力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多元发展,“天下贵清·康养漳县”旅游品牌持续唱响;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产业不断壮大,各类新型业态发展势头良好……秀美的武阳大地上,处处升腾着新希望。
湿地公园、城区供水扩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兰渝铁路漳县火车站建成运营,兰海高速漳县段正式通车,陇漳高速通车在即……近年来,漳县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城带乡,联动发展,加快完善城区市政功能,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大草滩镇、三岔镇、新寺镇、贵清山镇、四族镇为次中心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截至目前,漳县县城实施了城区集中供热、供水、老旧小区、“城中村”和城市危房改造等一大批城乡建设项目,城区“三横九纵”道路网络基本成型,城镇化率由30.1%提高到33.8%。漳县城乡还积极推进清洁村庄建设、全域无垃圾行动,并持续开展了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已累计改造农村卫生厕所2.06万座,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稳步推进。
在深化改革方面,漳县持续纵深推进,坚持运用改革突破瓶颈、打破束缚,通过改革化解风险、战胜挑战,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通过扎实推进基础性改革、坚决实施落实性改革、探索创新自主性改革,五年来,全县已累计完成改革事项500多项。
在创新驱动方面,漳县全力激发动能,已全面完成县级党政机构和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国有林场改革,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顺利收官,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有序推进。此外,全县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党建带妇建促脱贫、敦促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专项整治行动、文化馆和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等改革经验更已走在了全省、全市前列。
五年以来,漳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年度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稳定在80%以上,已累计办成省市县重点民生实事75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截至目前,全县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就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全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特别是全县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推进,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的基础上,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
漳县把追赶发展作为奋进新征程的“主旋律”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坚持“保护开发两山一井一河,推动经济翻番、升位提质,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增长”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园区示范引领、工业园区扩园增效、生态优势转化升级、交通建设内畅外联、城乡建设扩容提质、社会事业追赶发展“六大攻坚行动”,唯干唯实唯先,苦干实干巧干,正在全力奏响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基地、西北盐业重镇和陇上生态旅游康养名县的新乐章。
初夏的龙川河畔,空气中充满阳光与花香的味道。近日,笔者来到新寺镇美丽乡村示范村——青瓦寺村,这里一片绿意盎然,整个村子被绿树成荫的群山包裹着,美不胜收。尤其是座落在这里的甘肃贵清山植物园,花香四溢,游人如织。
该植物园是一个集林业育种、花卉培育、生产及销售、休闲娱乐、养生休憩、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观光类森林植物园。园区引种梅花、欧月、蔷薇、绣球、菊花、郁金香等花卉品种50余种,栽植乡土树种及国内外名贵优良景观树种100多种上百万株,主要有海棠、樱花、玉兰、桂花、碧桃等。
新寺镇青瓦寺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依托优势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以满足广大市民本地游、周边游为主导,打造了一系列旅游新方式。特别是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充分挖掘“游园、赏花、踏青、登山等”休闲游乐消费潜力,扎实开展了乡村游促进假日经济活动。“城里人来旅游就爱吃咱们的农家饭,我们就想办法满足大家,咱们价格也实惠。”作为最早瞅准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的村民杨兴巧来说,给她带来的是丰厚的经济收入。每天接待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从每年“五一”前至11月份结束,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青瓦寺村的村民们自发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开起了农家乐。如今,在乡村旅游业的推动下,青瓦寺村村民的“钱袋子”也都慢慢鼓起来了。
漳县新寺镇青瓦寺村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群众增收只是漳县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井盐文化、汪氏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和“两山一井”旅游资源,按照“全域景区化”“村庄景观化”的理念,全方位培育全域旅游新业态,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通过围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持续打造贵清植物园、九居谷地质生态文化体验村、香桥村“度假农庄”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和旅游度假区,有效地推进乡村旅游业提质增效。同时,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农民们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实现了绿色发展,有效地助推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