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大地展开文农旅发展新图景

秦安大地展开文农旅发展新图景

2022-05-25

来源:天水日报

秦安县坚持“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韵”,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示范工程,着力培育一批主题鲜亮、内涵丰富的旅游专业示范村,建设一批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有机结合的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批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的复合型乡村旅游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全域延长的乡村旅游格局,真正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静谧的乡间小道,潺潺的小溪流水,丰富的女娲历史故事……凤尾村位于陇城镇东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陇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说中人文始祖女娲的出生地,村内有女娲祠、女娲洞、风沟、三国街亭古战场等历史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

“现在正在铺设的石子路是按照不同姓氏来施工的,不仅美观,而且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风沟沿路采访中,陇城镇扶贫站副站长赵志林介绍说。

“今年以来,村上依托女娲文化和街亭古战场遗址,正在打造风沟口至女娲祠洞沿线风情线,该段谷深幽静,空气清新,树木苍翠,溪水潺潺。主要计划在该段沿途安装路灯30盏、石椅子10个、石亭1座,铺设人行步道1200米,修建水渠3处,改造女娲文化洞6处,修建过水桥6处,使景区生态景观得到有效改善。”赵志林说,村上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以娲乡小吃为主的美食一条街,打造连通了以女娲祠、明清街、风沟景区、女娲洞和街亭古战场遗址为主的精品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了“吃娲乡饭,住农家屋,走生态路”的旅游休闲体验产业致富链,带动周边群众300多人从事旅游服务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凤尾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计划在风沟口建一处农特产品展示区,重点推介农特产品七月菊、金银花等。“让游客在旅游观光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村里的农特产品,可现场购买,有效提高村民经济收入。”赵志林说。

近年来,秦安县深入挖掘和利用自然生态、乡村产业、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主动进行合理化改造,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网红秋千、田园野炊、滑索、卡丁车、田间采摘……张沟村位于陇城镇东面,是一处集休闲、娱乐、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示范点。

当天,天气晴好,不少群众驱车来张沟村田园综合体采摘草莓、打卡留影、吃农家饭。

据悉,该示范点依托张沟村娲乡乐园乡村旅游示范园而打造,主要从事果蔬等农产品、中药材种植与销售,家畜家禽养殖与销售,农副产品初加工及销售,工艺品制作与科技发展服务,目前已建成蔬菜大棚、农副产品电商销售展示厅、步道等设施。

该示范园负责人杨新奇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拉长历史文化名镇陇城的旅游产业链,张沟村娲乡乐园乡村旅游示范园通过村民合作入股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50多亩,着重发展无公害果蔬种植和休闲农业,以采摘体验的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今年计划实施张沟村文化广场项目建设,融合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娲乡游乐园,打造女娲故里传统文化体验馆,建成村级老年康养综合服务中心,利用闲置民居改造特色农家民宿,探索文旅农康融合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杨新奇说。

在兴国镇花篅子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发展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在修建水域景观,各种配套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据兴国镇镇长黄旭介绍,花篅子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发展项目涉及郑川、何川、高坪三村,项目建成后能有效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南居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场所。“下一步,在抓好花篅子核心区域美化、亮化、文化建设的同时,南拓北延,探索集桃品种引进、乡土文化传承、文农旅融合发展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形成城中有凤山、城西有鹤山、城南有花篅子的生态布局。”黄旭说。

发展农文旅模式,最终是为了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目的,促成“农业 文化 旅游”的产业联动,激发乡村发展的经济活力,提升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和遗产传承使命感。如今,在秦安大地,文农旅融合发展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