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激活数字文创消费活力
2022-05-06
来源:产业曲江
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加速数字化发展,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从融入5G、AR、VR等数字手段的“文创+IP”,到拥有广袤想象空间的元宇宙......数字文创作为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正在成为现代人的文化消费潮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曲江位于古都西安文化资源富集区,拥有优质活跃的文化群体,积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全面落实数字中国战略,创新思路,突出西安古都文化特点。推动数字景区、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场景建设,打造消费新场景,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以数字文创为切入点,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用数字技术搭建新基建,构建文化共享数据平台,用科技方式促活文化经济。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迎来利好时代,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赛道,各行各业都开始涉足数字文创产品,开启数字文化消费,与此同时,数字文化消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是不容忽略的。例如,同质化与低层次文化产品服务过剩、深度体验文化产品稀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
数字文化产业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进步,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产业规范也在不断完善。
中国数字文创行业经过一年的发展,也已经从复刻时代、二创时代,发展到原创时代。2021年10月31日,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联合中国美术学院等多个机构共同发布了国内首个面向数字文创领域的行业公约《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2022年4月28日,江苏、山东、贵州、甘肃、西安五省的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联合发起“数字文化产业联盟”,并发布数字文化产业联盟公约;4月29日西安城墙景区与腾讯云产业合作建立了“长安IN”文旅数字平台。
这些平台的建立旨在倡导共建良性的数字文创行业发展生态,以期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起到市场发展和政策规范引导的桥梁作用,助力中国文创产业发展。行业规范的建立成为了数字文创转型的重要催化剂,预示着我国的数字文创正在进入新时代,尊重创新,优化数字文创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注重提升数字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数字文化市场、充分激发数字文化消费活力。
疫情发生以来,博物馆也从线下走到了线上,当“云展览”“云游博物馆”成为常态,博物馆不断“出圈”,但“出圈”之后的路该如何继续往下走,吸引受众,满足受众的文化热情。曲江立足当下,运用数字技术结合当下热点,充分挖掘文物蕴藏的文化内容、历史内涵,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进行创作、生产、传播,推出文博数字文创产品。打破传统文博文化传播的时间、地域、代际壁垒,使得更多的文博文创产品被更多年轻人理解、传承,让博物馆藏品走进千家万户。
大明宫借助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创注入了新的能量,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核心,以唐文化产品为道具,与科技手段创新结合,推出“千宫系列”数字藏品。将越来越多的文博资源被转化为数字内容,以数字藏品形式展现传统文化,为文博内容持续输出提供了一个持续运营、延伸生命力的载体。借助数字技术,通过文字、绘画、图片等更年轻的表达方式展开跨界融合,深度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助力文物“活”起来,实现数字藏品的创造性转化。
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已经发行了多个系列的数字文创产品,包括ai tiger系列、动物有灵系列以及俑系列等数字藏品。通过数字技术,使现代艺术表现更加特色鲜明、独树一帜;通过独具个人特色与自我意识的作品表达,更加展现出艺术家独特的原创魅力与创意,以及数字作品独有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连续性、系列式地推出多款文博数字藏品,改变了博物馆在受众心中的高冷形象。而收藏的过程就像是在打造自己的个人数字博物馆,会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新奇有趣的文化消费体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让受众给与传统文物之间有了更多连结。
我国的数字文创在进入快速发展的赛道之后,数字文创产品如井喷式的爆发,快速步入的数字文创的原创时代,原创时代的数字文创是经过文化元素的提取,从而创建一个独立的IP。
曲江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出诸多的文化IP形象,例如“不倒翁小姐姐”、“李小白”,还有城墙小武士系列IP。这些IP形象从内容、表现形式、玩法、赋能都有更多的突破和更多意想不到的创新。
城墙小武士作为西安城墙独具特色的IP系列形象,其本身数字藏品具有极强的衍生性。IP形象以城墙金甲武士为原型,运用设计灵感,提取文化元素打造而成,形象多变,呆萌可爱,独具城墙文化特色,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文化创意形象。这一独立IP形象从贴纸、周边文创、MilO城墙小武士盲盒到小武士数字藏品,带有极强的西安城墙印记,极具故事感,虎年之际,更是借助虎年文化衍生“寅虎将军”数字文创,为受众讲述城墙故事。
未来,曲江将持续聚焦潮流玩具、手办、沉浸式文化体验、国风汉服、线上线下“电竞 ”等新消费业态模式叠加的市场机遇,促进数字文化普惠发展,提升城市数字文化消费活力、数字文化消费能力以及区域文化竞争力,在数字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上推动数字文化创新,释放新活力,提供精准、多元、高品质的数字文化产品与服务,助推西安数字文创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