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浪潮席卷而来

恩施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浪潮席卷而来

2021-12-24

来源:恩施日报

从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出发,经过椿木营,再到恩施的太山庙,其间的路段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完全处在恩施雪线以上,呈现出一派典型的高山风光。

视线里的地平线是大起大落的。恩施山区的特征——喀斯特地貌,在这里得到集中的体现。山连绵不断,一座挨着一座,多得连当地人都叫不出名字。大多数山形态浑圆,显得厚实庄重,透出一丝禅意,稳稳地托起树林、田园和农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让人踏实。只是在断崖处,山才显示出险峻和巍峨。那些绝壁、奇峰、怪石组成的一道道奇观,源于山泉溪流对山地的改造,为这片亘古伫立的峰林注入了情感和灵性。黛色的峡谷中,风推来一片云海,托起一轮红日,演绎大山中气势磅礴的风景。

在这片区域,最著名的山峰要数七姊妹山。海拔2000多米的七姊妹山,常年云雾缭绕,时隐时现,神秘莫测,不轻易地露出清晰的面容,似乎注定它必然有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玉皇大帝的七个女儿羡慕人间自由,一路嬉笑私语,驾着彩云,衣袂飘飘,结伴来到七姊妹山,见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环境优美,便在这里定居,并各自找到了意中人。后被玉帝发现,强令返回天宫,七姊妹违令不返。于是玉帝震怒,将七姊妹化作七座亭亭玉立、相依相伴的山峰,七姊妹山由此而得名。七姊妹山的对面,还有七座小山峰,似七个身形阿娜的少女,与七姊妹山遥相呼应,守望着母亲。它们长久屹立着挺拔的身躯,任漫漫流云在身边飘逸成悠长的情思。

风光秀丽的七姊妹山,把人间天堂连在一起,成为羁旅人向往的诗和远方。钻进这座绿库,已经不见了鸽子花的身影。鸽子花是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珙桐所开的花,形似飞鸽,是这里独有的物种。每年的春天,近万亩原始珙桐群落组成花的海洋,漫山遍野绽放,如万鸽展翅,飘然而飞,蔚为壮观。而此时,已然初冬,那片壮观的景象早已落幕。经过风雨的洗礼,树木开始落叶,有的由绿变黄变红,色泽斑斓,美不胜收,组成赏心悦目的景致,丰富着人们的想象,陶冶着人们的心情。

红叶霜染,风光无限。也许这种缘故,越是险峻的地方,树木的色彩越是斑斓,而且这些地方多是悬崖峭壁,雾蒙蒙的一片,一望空空洞洞,深不可测,诱惑着人们前往。而深入进去,则别有一番天地。

风景迷人,山野富饶。树林里藤蔓缠绕,催生出一串串毛茸茸的野生猕猴桃,那种酸甜,让人情不自禁口生唾液。还有野生的柿子,由浅红变成深红,像挂在树梢上的小灯笼,在阳光的照耀下色泽分外艳丽。这种果实外观漂亮,吃起来涩中带甜,但却是鸟儿们入秋以来喜欢的食物。几只红嘴山雀飞来,用脚爪抓着柿子啄食着,一不小心,柿子被啄落下来。突然树下的荒草晃动着,仔细观察,原来是两只果子狸在树下觅食。它们头部毛色较黑,带有白斑,有点像京剧里的花脸,样子有点萌。此时,从附近的山脚下,送来几声红腹锦鸡的啼鸣。动物的出没,给这片山林增添了活力与灵动。

冬日里的七姊妹山,处处显示出大美。它高耸入云,身披彩衣,怀抱云海,自有恬淡、超迈的力量释放。在七姊妹山的影响下,初冬似乎从远处赶来在这里汇合,然后散开,举着火把漫山遍野地奔跑,可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穿行在盘山公路上,如在画中游。

高山多树林,尤以落叶面积最大,在一个叫月亮岩的地方,落叶松密密麻麻,层层叠叠。闪着琥珀色的落叶松和和连绵不断的山峰相映成趣,把冬天的灿烂尽拦怀中。

红黄色的落叶松林如流彩,沿着山势淙淙泻下,衬托着黛色的月亮岩。月亮岩的山峰上,有块岩石形如半月,镶嵌在峭壁上,就像少女别在长发上的月形发簪,勾勒出富有灵性的生命形态,美轮美奂,让这座山峰有了灵气。草木是绿茵茵的,如同少女的绿裙,与周围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走在林间,细风夹杂着野草扑鼻的清香,柔软地拂过脸颊。站在林间朝上看,落叶松长得笔直,在蓝天下撑起一个个彩色的伞,接受初冬的洗礼。即使扭曲的树木,也似乎在摆动着身躯,如舞者在蓝天下翩翩起舞。它们是隐居深山里的修行者,一副超然忘物、仙风道骨的模样。阳光从树枝的缝隙中漏出,形成一道道五彩缤纷的光影,传递着山林的温婉气韵。

喜鹊是高山独有的鸟类,也是这片山林的主人。它们自由自在地在树林中飞翔,落在树梢上,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不经意间有落叶掉下。一只松鼠从树洞里探出头来,查看林中响动。显然喜鹊的举动影响了它的休息,它观察了一会儿,不满地把头缩了回去,然后闭门谢客,继续睡觉。

树林的边缘有泉水冒出,形成了一块小小的湿地。水很清澈,水面上漂浮着落叶,静静地映照出树林的倒影。置身其间,钟情这片山水的宁静,可以抵御内心里的躁动和喧嚣。

站在山峁上看,“醉美”公路尽收眼底。那一片片、一簇簇的落叶松,在山间点缀浪漫金色,如浪潮席卷崇山峻岭,描绘出“江山如此多娇”的意境。此时,真想变成一只翱翔的鹰,沿着晨曦之光在天空中诗意般盘旋,鸟瞰广袤大地,领略高山的雄浑壮美。

高山也多云,一朵朵,曼妙地漂浮在山间。走近看是雾,走远看是云。

在半山腰一个农户家打尖,云又飘进了吊脚楼和院子,晃动着朦朦胧胧的人影。一会儿,雾散开,眼前豁然开朗。院子里堆放的玉米、南瓜、红椒,还有药材,展示出今年的收成,好似山顶人家“晒”幸福。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在阳光的照耀下,浑身暖洋洋的。

乡村的阳光是坦诚的,也是一道风景。一棵树,一道炊烟,一间房屋,一道山梁,一头牛,几个孩童,在落日的余晖里简单却隽永。

退耕还林,村民的生态意识增强,让这里的每座山峰都郁郁葱葱,绿海翻腾,构成鄂西林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高山村民诗意的栖居地。眼前的山,层峦叠嶂,被一缕阳光勾画出起伏的轮廓,金灿灿的树林,掩藏着农舍和田园,隐约可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大山的腹地,人烟稀少,远离污染和喧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谓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蔬菜和药材是高山的主要产业。在一个向阳的山坡上,一些村民正在地里收获蔬菜,往山外来的大货车上装运。高山的萝卜、白菜以嫩、脆、甜闻名,远销山外的大都市。这里也是药材种植大乡,药材种植面积近10万亩,仅太山庙黄连就达6000余亩,增加了山里村民的收入。

农户的主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放弃在外打工的机会,返乡创业,在这高山之巅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迎接四方游客。时下,老板娘利用旅游淡季,联络村里的姐妹,举办了“最美厨娘”培训班。那些穿红戴绿,扎着围裙的女人,眼睛里噙着大山的灵气。她们心灵手巧,不仅饭菜做得好,而且山歌也唱得动听。当天培训结束了,她们在回家的路上唱起当地的山歌,玩起了抖音,欢乐的歌声流淌在山野中,美好的旋律让人陶醉。

沿着农家院子转一圈,只见干净的水泥道路连通着每一户,路旁栽植着漂亮的景观树木,各家各户的院坝收拾得美观整洁,门前的花钵栽着花草,漂亮得像工艺品。院子后面是一脉青翠连绵的山峦,前门是一道波光粼粼的溪流。推门走下多级石阶,踩着宽窄不一石板砌成的小径,可一直走进田野深处。红色的茶花恣意地开放,三五成群的鸡在田埂边觅食,水塘旁有鸭子在梳理羽毛……

乡村振兴的浪潮席卷到这里,让山里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山里人热爱这片土地,绿了生态、鼓了钱袋,用勤劳改变自己家乡的面貌,也是时代进步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初冬的太阳,在雾气的作用下,圆圆的,红红的,慢慢地落在山边,为这冬日美景涂抹了一层华丽的色彩,瞬间将辽阔的崇山峻岭、森林草场变成了奇幻梦境。绯色的霞光晕染了天边,雪白绵密的云朵被镶上了金边,把诗情画意写在天地间。一个开着农用车的农民在卖完了药材后,将车停在路边看风景,落日的余晖,勾勒出他惬意的剪影。

穿越高山冬日画廊,心灵得到了一次庄重的洗礼。在这美丽的画屏中,感到无比亢奋,仿佛澄明的阳光已经在体内奔涌,播撒着蓝色音符,在空阔的山谷轻轻回荡。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