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以中医IP激活千年山水

庐山以中医IP激活千年山水

2025-08-28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20258月,庐山云雾缭绕,清凉宜人。但与往年不同的是,这座以“奇秀甲天下”闻名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正悄然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游客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观赏三叠泉瀑布、漫步牯岭街或参观美庐别墅,而是纷纷涌入山间的中医馆、康养基地和药植园,体验一种将自然、文化与健康深度融合的新生活方式。这背后,是庐山自2023年以来系统性打造的“中医药+文旅+康养”新模式,以中医IP为核心,重塑了这座历史名山的文旅生态。

截至20258月,庐山风景区已建成并运营3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以及12家融合中医元素的康养酒店。2024年,庐山接待游客总量突破2500万人次,其中以“中医药康养”为主要目的的游客占比达30%,较2022年增长15个百分点。直接从事中医药文旅康养产业的本地人员超过5000人,带动相关就业1.2万人。

 

经济贡献方面,2024年庐山中医药康养板块综合收入达42亿元,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28%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已达25亿元,同比增长20%。这些数据来自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九江市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25年庐山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报告》,全部为实际统计值,无预估成分。

庐山发展中医药IP并非凭空而来。其地处北纬30°附近,气候湿润、植被茂盛,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历史记载,庐山曾是道教、佛教修行圣地,采药炼丹的传统悠久。东晋名医董奉在此行医,留下“杏林春暖”的佳话;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曾游历庐山,采集药材。

2023年,庐山管理委员会联合江西中医药大学,完成了一次全域中草药资源普查,确认庐山现有野生药用植物1600余种,其中常用药材300余种,包括庐山石斛、黄精、茯苓等道地品种。这一发现为打造中医IP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0245月庐山中医药文化园正式开园,占地200亩,集教学、展览、体验于一体。园内设有江西省首个沉浸式中医历史展馆,202518月接待游客量已超60万人次。游客可在此识别百草、体验古法制药,甚至参与“一日中医”研学课程。庐山与江西省中医院合作,在牯岭、温泉镇等地开设4家名医馆,聘请国医大师、省级名中医坐诊。2024年,名医馆总诊疗量达8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70%。同时,结合庐山温泉资源,打造了“温泉+药浴”康养项目,2025年夏季日均接待量超过2000人。

2024年起,每年举办“庐山中医康养文化节”,包括中医药论坛、健康讲座、药膳大赛等。20258月的第二届文化节,参会专家达200余人,游客参与量突破10万人次。

庐山设计了多条主题线路,如“杏林寻踪—董奉故里之旅”“药膳养生—舌尖上的庐山”等。线路融合自然景点、中医体验和康养活动,例如游客在参观白鹿洞书院后,可前往附近药圃学习草药知识,晚间体验药浴和艾灸。2025年,这类主题线路的预订量占全区团队游的40%。本地酒店推出“中医房型”,配备智能脉诊仪、药枕、足浴包等;餐厅开发药膳菜单,如石斛炖鸡、黄精糯米粥,2024年药膳销售额达3亿元。此外,庐山还开发了“数字药圃”小程序,游客可扫码识别植物并在线购买衍生品,2025年该平台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

庐山的中医IP打造注重科技赋能。2024年,庐山与华为合作建设“智慧康养云平台”,接入各类健康终端设备,为游客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同时,利用AI技术开发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在名医馆提供快速体质辨识服务。截至20258月,该平台已积累用户数据100万条,辅助诊疗20万人次。

 

但传统并未被忽视。庐山仍坚持古法炮制示范、手工制药体验等项目,强调“非遗+健康”的概念。2025年,庐山中药炮制技艺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模式带动了本地就业和产业升级。许多农民转型为药农或康养服务员,庐山区中药材种植面积从2022年的5000亩扩大到2025年的1.2万亩。村民年均收入从2022年的3.5万元增至2024年的5万元。

文化认同感也显著提升。2025年的一项游客调查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中医元素增强了庐山的文化吸引力”,90%的康养游客表示“愿意再次来访”。

项目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初期曾面临专业人才短缺、标准化不足等问题。庐山通过与江西中医药大学建立校企合作,定向培养500名中医药旅游人才;同时制定《庐山中医药康养服务标准》,2024年获批为江西省地方标准。此外,为避免过度商业化,庐山严格限制中医IP相关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所有药膳、药材均需通过市场监管局的专项检测。

2025年的庐山,已不再是传统的观光型景区。其中医IP的成功,源于资源禀赋、文化底蕴和系统化开发的结合。“中医药+文旅+康养”模式不仅提升了旅游附加值,更实现了从“看山水”到“养身心”的转变。2024年,庐山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并在2025年全国文旅工作会议上作为案例推广。如今,庐山正稳步走向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未来——一座既守护传统又拥抱创新的康养之山。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