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推动黔西南州文旅产业发展
2021-12-21
来源:贵州日报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被中国黄金协会称为“中国金州”。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境内游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以下风景区50多个。文化遗址有“兴义人”古文化遗址,万屯、交乐古墓群,贵州龙化石;名胜古迹有安龙招提、五省会馆、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文化遗址等。
黔西南州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化,以文旅兴州战略为总抓手,聚力文旅融合,盘活各种精品旅游资源,从自然到文化,从孤立到综合,从分散到集中,黔西南州旅游产业化和文旅融合发展正走向“质变”之路。
围绕文旅产业发展,黔西南州坚持规划引领。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黔西南州立足于山地旅游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一批文化惠民项目,规划建设好“六个10”文化精品项目,加快推进和提升兴义天下布依景区、义龙秋水湖康养小镇、兴义纳具康养小镇、双乳峰景区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持续推动万峰林、马岭河峡谷旅游景区提质改造。
兴义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是落实文旅兴州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打造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文旅中心、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项目以“用音符让世界听到兴义的声音”为理念,打造一个“文化高地、世界标准、西南特色、乐和天地”的文化艺术中心。
文化艺术中心的建成,将进一步满足群众和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兴义市打造“一超三中心”开好局、起好步,注入强劲动力,为黔西南州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黔西南州不断完善景区业态布局,推出各种避暑康养游、户外运动游、历史文化游等10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并推动建设万峰林景区西南入口、义龙甬安影视文化小镇等“文旅融合”项目,持续建设完善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动图书馆、文化馆等惠民公共设施提质升级,充分发挥旅游综合带动效应。
黔西南州自然景观得天独厚、神奇多姿,奇峰、峡谷、飞瀑、云海、温泉、溶洞、天坑等丰富多样、组合极好,被誉为“山地旅游胜地”,自古以来,黔西南州以自然的风光受到众多文人游客的青睐,早在三百六十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赞叹“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今年以来,黔西南州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成功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的“双区双一流”为目标。
在继承原有的自然资源基础上,不断深挖民族历史文化,提高文化遗产在旅游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2019年初,极具民风的旅游文化项目兴义万峰林乡愁集市隆重开市,景区内浑然一体的布依族吊脚楼、民族风情步道、蜡染、刺绣、造纸、八音坐唱等行游娱体验吸引了八方游客。丰富精彩的山地文化、民族文化、美食文化等多元体验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满足游客对旅游的一切想象和需求。
“黔西南风景好,气候好,服务好,要不是假期太短,我真想在这里再多住上几天!”在兴义玉皇顶观云海日出,到万峰林赏万峰叠翠,从一碗蛋炒饭到体验布依蜡染乐趣,从义龙云屯公园漫步天然氧吧,再到晴隆阿妹戚托小镇载歌载舞……云南游客张有为先生在黔西南州玩得尽兴,独特的地理风光和人文风情令他着迷,他表示不虚此行。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是“诗和远方”的牵手相伴,有了文化的加持,旅游就有了内涵;有了旅游的赋能,文化会更加生动。
黔西南州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丰富的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丰富的精神内涵、多彩的旅游形式让黔西南州释放出更强大的感召力,文化旅游成为消费热点,各具特色的文旅产品不断涌现。让黔西南州绿水青山生态资源更具魅力,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未来,黔西南州将以旅游产业化为目标,以文旅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旅融合为主线,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更高水平融合,着力推动文旅产业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实现“文旅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