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智慧旅游景区分时预约系统获评示范案例

甘肃智慧旅游景区分时预约系统获评示范案例

2021-12-14

来源:微游甘肃

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把目标向“文化兴、生态美、百姓富”聚焦,行动向“定了就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聚集,力量向“甘当‘店小二’、痛打‘蒋门神’”聚合,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举措、过硬的作风,按下宜融则融“快进键”,打好能融尽融“组合拳”,跑出以文促旅“加速度”,赢得以旅彰文“满堂彩”。

大自然独具创意的鬼斧神工在甘肃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气势恢宏的冰川雪山、五彩斑斓的森林草原、浩瀚无边的沙漠戈壁,不仅把甘肃自然景观推向了极致,而且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提供了一片放飞心灵的净土。

鸣沙山·月牙泉、平凉崆峒山举世闻名;张掖七彩丹霞、七一冰川无人不知;甘南草原、陇南官鹅沟声名远播。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张掖七彩丹霞、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省5A级旅游景区达到6家。嘉峪关市、敦煌市、崆峒区成功创建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交响丝路”“滔滔黄河”两条非遗旅游线路入选全国12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甘肃成为长征、长城、黄河文化公园建设重点省份。

腹有诗书气自华。甘肃的气质,是深厚的文化积淀而成的。源远流长的石窟艺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历史悠久的彩陶、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的红色文化、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等等,这些文化,成就了甘肃璀璨的文化名片。

从概念走向实践,从实践走向价值。一系列新技术的赋能,为甘肃文化和旅游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2018年3月,甘肃省启动“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作为省列重点项目,承载着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照“互联互通、多元融合、精准分析、全面共享”的基本思路,建成了甘肃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纵向贯通了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数据,解决了省内重点景区“看不见、呼不应、连不上、管不住”的管理难题;横向贯通了电信、移动、联通、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数据,实现了公安住宿数据、交通客流数据与旅游数据的实时共享。通过这些数据模型,基本能够掌握各省份入甘游客人次和驻留时间、各市州接待游客人次和驻留时间,以及游客性别、年龄、喜好、住宿、交通等分布情况,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科技赋能的视角下,“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从技术赋能到共创价值再到生态共建的发展过程,标志着“文化+旅游+科技”翻开崭新的一页。

以“金牌导游、贴心管家、文化导师、全能导购”为建设目标的“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成功运用了数字技术,通过景区智能导游导览、语音讲解、美图和视频欣赏、VR全景体验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游览景区,使游客在进入景区前便能对景区提前进行直观的体验与感知,使游客能提前感受景区美景,激起游客游玩兴趣。平台累计服务游客1280万人次。2020年6月,甘肃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和“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发布首批发展智慧旅游提高适老化程度示范案例名单,甘肃景区(场馆)分时预约系统提升适老化功能等14个案例经地方推荐和专家评审,被确定为首批发展智慧旅游提高适老化程度示范案例。

作为“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甘肃景区(场馆)分时预约系统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迅速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以来,考虑到老年人预约便利、平台覆盖范围、票务系统对接等因素,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对平台及时进行升级改造,重点开发了老年人预约便利服务功能。该功能按照《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设计,实现了字号变大、语音输入、语音提示等服务,有效解决了界面交互复杂、操作不友好、字体看不清等老年人使用问题,为老年游客及有使用障碍的游客提供了便捷服务。

发展智慧旅游的初衷,本身为了让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加美好,但如今一些智能产品在适老化方面都欠缺考虑。在“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始终坚持“金牌导游、贴心管家、文化导师、全能导购”的基本定位,通过开发“关怀模式”、语音输入、语音提示等功能,加之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有效利用,为老年游客提供了直观、清晰的信息引导服务,让老年群体轻松感受到了智能服务的便利。与此同时,甘肃省还要求旅游景区和文化场馆继续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等传统预约方式,进一步保障文化旅游发展成果让老年群体共享。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