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文旅融合让河南旅游散发魅力

沉浸式文旅融合让河南旅游散发魅力

2021-11-16

来源:映象网

如今,5G、AR、VR以及数字孪生等多种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演艺、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沉浸式游览、智慧景区等领域,数智文旅的全新体验日益丰富。文物大省河南近期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收获好评连连。

“奇妙游”系列作品为广大网民呈现了一场场酣畅淋漓的文化大秀。2021年河南春晚上,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网络,20亿次的播放量、上千万条弹幕、5次上热搜——14位舞蹈演员身着融入三彩元素的襦裙,肉嘟嘟的脸上画着“斜红”妆容,时而严肃庄重,时而嬉笑打闹,宛如从博物馆中“复活”的“唐宫美人”。

一时间,各大网络平台上都是关于《唐宫夜宴》的创作大赛,“唐朝小胖妞儿”几乎成了行走的表情包,也让创意取材地河南博物院火出了圈。

从河南博物院走出的唐宫少女,不仅带来了大唐盛世的霓裳羽衣,而且借助VR科技,把 “妇好鸮尊”“贾湖骨笛”“莲鹤方壶”等国宝一一搬上春晚舞台。

为了让国宝活起来,编导煞费苦心,在短短5分多钟的节目中设计了几个叙事片段,将《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作为《唐宫夜宴》的“活背景”。

此外,《备骑出行图》《树下美人图》《侍马图》等传世名画也伴随着唐宫小姐姐们一一出场。传世国宝营造的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完美结合,呈现出一场东方版的“博物馆奇妙夜”。

“利用5G、AR等新技术‘唤醒’历史文物,让‘橱窗中的历史’变成‘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历史’,打造出与年轻群体个性特征相契合的IP是《唐宫夜宴》成功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表示,《唐宫夜宴》用有趣的形式把握了年轻群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科技手段让舞台充满炫酷之感,营造出人们早上上班一样匆匆忙忙的景象,贴近现实生活,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

《唐宫夜宴》实力“出圈”后,河南卫视再接再厉,在传统文化和数字科技的融合发展之路上频频出新出奇,出品了“元宵奇妙游”“端午奇妙游”“清明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作品,并以《纸扇书生》《洛神水赋》《龙门金刚》《和》等节目为代表,为广大网民呈现了一场场酣畅淋漓的文化大秀。

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唐宫夜宴》《龙门金刚》中的舞蹈演员与河南博物院中的馆藏、龙门石窟石刻的飞天和金刚完美结合,形成了相互衬托的效果。唐宫仕女穿梭在唐朝山河与亭台楼阁之间,博物院中的馆藏文物被糅合于舞蹈、音乐和演员的表演之中,变得不再触不可及,更加生动有亲切感。

新郑《黄帝千古情》、登封《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清明上河园《大宋·东京梦华》……近年来,河南旅游演艺类景区不断崛起,“文化 科技 旅游”深度融合的沉浸式旅游体验风头正劲。

新郑黄帝千古情景区市场部相关负责人文方圆介绍:“目前,黄帝千古情景区正尝试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持续深挖新郑黄帝文化、郑韩文化内涵,并着力打造自己的新网红形象。”

在河南中牟,建业集团打造了全景式戏剧群落《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作为一部以中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项目通过现代高科技和智能化手段,以及承载文化记忆的地标和炫酷的声光电技术,沉浸式演出营造了满目成影、随地成像、处处皆景的效果。

据了解,《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影像介质及呈现效果需要创作团队在非常规介质上进行视觉创作,例如:各种不规则的山体、树林、水、支离破碎的镜体、不断移动的人群等,甚至在非常规成像介质上呈现复杂的影像演绎,如吸光性的黑丝绒面、极细的钢丝绳、铁丝网、无实体的空间等,现场排练的状态也会导致影像风格的不断调整,为此,该项目经过了大量的测试及创新实验来寻求最佳的视觉表达。

为了让每一个进入幻城的观众都能深刻感受戏剧的魅力,导演打破了表演只能在剧院里观看的传统,让戏剧随时可能在游客身边的情景空间中上演。因此,灯光控制系统需要将戏剧照明、景观照明、建筑外立面照明、室内照明功能融合为一体。

在这里上一秒还是古色古香的庭院景观,下一秒就需要变身为科幻感十足的大戏现场,空间内需要做到“见光不见灯”。

单“乾台”这一个户外空间就隐藏着上万台定制灯具,这些与四周及地面无缝拼接的灯光工艺及应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与景观完全融为一体,白天是棋盘景观,夜晚则变幻为动态的“光影乾坤棋局”。

“只有河南”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一座文化和哲学相交融的时空幻城,需要非同一般的全景式、全沉浸体验,只有坚定秉承“文化 科技”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旅游演艺才能生动鲜活有魅力。

河南是文物大省,每一个文物、每一处古迹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代表着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

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于壮表示:“文物数字化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数字技术让如此大体量、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和永续传承、利用。”

利用信息化手段了解游客的需求,为游客提供服务是传统景区可持续发展

的突破口和发力点,从景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到营销工具和手段、信息化技术已然根植于景区生存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马春明表示,从游客出行前的精准认知,出行中的快捷引导,到游览中的舒适体验,游览后的评价反馈,智慧旅游建设把服务从景区内延伸到景区外,从线下人工扩展到线上智能,河南焦作云台山既是践行者,也是受益者。

通过成熟的智能联动机制和一个指挥中心,云台山实现了一分钟调度、一键救援、一站式服务,也实现了从全国试点单位到国家智慧景区标准制定的跨越、从数字云台山到智慧云台山的转变。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秘书长刘兵表示,由于产业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场景创新、IP开发、沉浸式产业、展演、“互联网 ”已成为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