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发展智慧旅游,创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丽江:发展智慧旅游,创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2021-11-15

来源:央广网

云南,位于西南地区,地处滇、川、藏文化交汇区,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有丽江古城、石林、崇圣寺三塔、三江井流等著名景点,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云南有纳西、彝、白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2021年9月,丽江被列入科技部、中宣部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拟认定的第四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集聚类公示名单,显示了丽江在“文旅 科技”道路上的探索成果。

全国共有5个集聚类基地和25个单体类基地入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而丽江是云南唯一入选的基地。丽江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按照“一基地两园区”布局,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片区和玉龙雪山景区片区。基地境内拥有三项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东巴典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拥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两个国家级5A景区;拥有黑龙潭古建筑群、大觉宫壁画、白沙壁画、茶马古道丽江段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热美磋”“白沙细乐”“东巴画”“黑白战争”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近二十年来,基地不断探索创新“丽江模式”,坚持“文化注入科技元素、创造全新体验、优化文化供给”的工作理念,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自然生态保护、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艺术展演等特色文化领域,持续增强科技应用能力,释放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依托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丽江积极探索文化产品与旅游市场相结合、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路子,不断发展文化科技型企业,涌现出年收入超亿元的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丽江古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示范性文化科技型企业。据统计,玉龙雪山景区年收入约12亿元,丽江古城景区年收入约3亿元,显示了基地建立对丽江市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带动作用。

以大数据、物联网、自动化、三维扫描等现代科技运用为支撑,建设了东巴经典语言文化数据库、东巴文化影像数据库、漫游丽江古城三维系统、束河大觉宫三维数据采集项目等。应用数字化技术有效保护了民族文化,建设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监测预警体系、古城综合指挥管理平台等多个监测平台,为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监管提供了有效科技手段。

在智慧景区打造方面,科技更是发挥了无限的创新能力。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丽江基本建成丽江古城智慧小镇和玉龙雪山智慧景区,集成应用25个智慧化平台,实现AI识景、刷脸入园、智慧酒店、智慧厕所、智慧停车、智慧环保等功能,成功应用5G无人扫地车和巡逻车,建立了诚信评价系统,基本实现线上线下动态监管,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

在科技手段加持下,丽江文创产品的研发工作也令人欣喜。通过产、学、研、用合作,丽江打造出丽江古城超级IP“丽江萌蛙”、现代舞蹈剧《丽水金沙》、电视剧《木府风云》;建成国内首个百米动态民俗风情长卷、大型纳西族东巴文化VR体验馆;研发珐琅彩银器、东巴纸、木雕、纳西族服饰等上百款文创产品。

利用5G、大数据、AI技术、VR导航导览系统等技术,完成景区信息化名片、导游导览、AI识景、慢直播、智慧停车场、智慧厕所、人脸识别入景区、旅游诚信平台、游客流量大数据统计应用分析平台建设。实现景区5G无人智慧商超、5G无人扫地车、5G无人巡逻车等成功应用,全面构建了以旅游大数据中心为主体,以智慧监管、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统计为支撑的现代“智慧文旅”体系,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更加智能和人性化的服务,为当地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纳西风情数字百米动态图则采用了数字投影、数字融合、人机互动等技术手段,数字图中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房屋鳞次栉比、鸡犬相闻,如临其境。整幅画卷体现了明朝初期丽江的繁荣昌盛景象。

未来,丽江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还将围绕丽江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体系,探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智慧等多元融合创新发展的路径,努力创建“智慧景区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自然生态保护利用 文创产品研发”协同发展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聚焦世界遗产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开展技术应用研发和集成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全国“科技 ”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