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厉新建:智慧旅游从注重“面子”向“里子”转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厉新建:智慧旅游从注重“面子”向“里子”转变

2021-01-17

来源:封面新闻

“随着文化和科技融合成为大趋势,丰富的文化资源构成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支撑,科技进步也推动着文化形态和内容更新。”1月16日,第二届中国文化经济学术论坛暨文化和旅游企业品牌年会在京举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在论坛上就旅游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

厉新建表示,从旅游发展理念上,高质量、高科技、融合化、跨界化、平台化的发展,空间思维、场景思维、互联网思维、专业化思维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思维。“这其中的科技不只是当前关注的网络科技、数字科技,还包括诸如材料科技、生物科技等科技领域成果在旅游中的积极应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主办方供图

他认为,在旅游组织方式上,自组织模式与花钱买服务的团队游之间的消长关系会发生变化,团队游仍有创新发展空间,小规模、定制化、家庭型的旅游团队会受到青睐;小规模、自组织、家庭型、开放性,户外休闲产品、个性化定制产品、小团深度游产品会受关注。

他表示,未来要抓住文旅产业变化中的机遇,围绕自驾游等新的流动性特点抓住高速公路服务区连锁化经营和专业化供给能力切入的可能性。国内游尤其是周边游发展中找到消费链的切入机会,重塑供给链、价值链、利润链。

“乡村旅游、近郊度假将成为新的发展机会,精致民宿、精致生活将成为新的方向。”厉新建表示,乡村土地制度尤其是宅基地制度的改革为乡村旅游化、休闲化、度假化发展创造条件,为乡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要素性收入奠定基础。

此外,厉新建还认为,自组织的产品如自驾游,强调家庭和亲子的产品会有显著增长,周边微度假产品也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研学产品因为市场规模大、需求稳定而受到后疫情时期亟待补血的旅游企业的关注。

他分析称,从旅游产业融合上,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之间的界限会模糊化,传统旅游企业会嵌入生活属性的业务,生活服务平台会积极向旅游领域衍生;从旅游主辅关系上,在以往关注“旅游 ”的基础上,未来的旅游发展需要更多的推动“ 旅游”,前者是从旅游消费的带动作用而言,后者主要是旅游工作的部门协同推动而言。

“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社交媒体的电子商务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导航地图等入口流量效应的旅游价值空间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释放。”厉新建表示,内容生产平台、集成平台也需要解决从内容生产到商业价值生产的有效转化。

厉新建强调,智慧旅游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注重“面子”向注重“里子”转变。解决资源再现以提供体验场景或沉浸式场景,优化供求匹配机制以提升交易效率,沉淀用户数据以精准推送和生产。

第二届中国文化经济学术论坛暨文化和旅游企业品牌年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旨在推动中国文化经济问题的研究和交流,促进文化和旅游企业文化品牌建设。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