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打造武陵文旅新范式
2025-07-08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武陵山腹地,游客们围聚在正阳新城白垩纪恐龙遗址公园发掘坑旁,一块1.25亿年前的“长生黔江龙”股骨化石被精细刷去浮尘,显露真容。7月初的黔江,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正同时上演:在正阳新城白垩纪恐龙遗址公园,游客们屏息凝神,围观考古人员刷去1.25亿年前“长生黔江龙”股骨化石上的最后一点浮土;而在阿蓬江上,桨板运动员挥桨竞逐,浪花飞溅,濯水古镇的青石板路上奔跑的脚步铿锵作响。
随着渝厦高铁重庆东—黔江段于6月27日正式开通,重庆主城到黔江的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61分钟,这座武陵山腹地的城市正以“白垩纪恐龙化石群”为支点,撬动从地质奇观到户外天堂的全域文旅升级。
白垩纪IP 从化石群到产业生态
黔江的正阳恐龙化石群绝非普通遗址——它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白垩纪恐龙化石集群地,目前已发现2个主要化石富集层位、400余个化石发现点和5个化石富集区,分布范围达5.7平方公里。中科院院士徐星评价其“为研究恐龙早期演化提供了关键依据”,更填补了西南地区白垩纪晚期恐龙研究的空白。
2025年,这一远古遗产被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文旅体验。6月11日,一场白垩纪恐龙化石专题展览在重庆市民族博物馆(黔江区)开幕。展览现场,游客戴上VR设备,瞬间“穿越”到恐龙称霸的时代:翼龙从头顶掠过,巨型蜥脚类恐龙缓步穿过蕨类丛林,逼真的白垩纪生态在眼前复活。
更具突破性的是实体开发。6月30日,恐龙遗址公园一期正式免费开放。游客手持高铁票,即可走进正阳新城的发掘现场,在真实探方间与尚未完全剥离的恐龙骨架“同框”打卡。与此同时,恐龙数智体验馆建设加速推进,馆内将以数字技术“复活”新发现的恐龙属种——形象IP“黔多多”。
户外运动 山水之间的活力引擎
7月6日,阿蓬江上演了一场“水陆并进”的激情赛事。2025年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吸引全国27省市1400余名选手齐聚黔江。选手们在江面桨板竞逐后跃上岸边,沿濯水古镇青石板路全力奔行,在沧浪风雨廊桥下完成终点冲刺。
赛事设计凸显黔江特色:完赛奖牌以658米世界第一风雨廊桥为原型,环形设计寓意“无限可能”;赛道串联起古镇、暗河、峡谷,让竞技者沉浸于武陵山水;赛前土家长桌宴上的鸡杂、青菜牛肉,更让桨板女子大师组冠军邹凤英直呼“明年再来”。
这场赛事仅是黔江“体育+文旅”战略的一环。4月23日,黔江宣布启动“碳秘灰千·徒步黔江”徒步节。在平均海拔900米的五里镇灰千山麓,驴友们穿行于原始森林与野生杜鹃林,沿途设置的“恐龙探秘线”巧妙呼应白垩纪IP。
“赛事引流+文旅消费”模式成效显著,赛事期间酒店入住率达90%以上。通过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赛事设计,黔江打造出差异化户外标签,更以“赛事+节庆”“赛事+季节”组合,填补了传统旅游淡季的空白。
高铁重构 1小时激活武陵半径
钢铁银龙改写了巴渝时空版图。6月27日,当首列渝厦高铁列车驶入黔江站,历史性的一刻到来:重庆东到黔江从3小时缩短至1小时,黔江正式跃入“重庆1小时同城生活圈”。由此延伸,2小时可达成都、贵阳,3小时直抵武汉、长沙。交通革命带来立竿见影的客流变革。绿水青山挑战赛数据显示,60%的选手选择乘坐高铁抵达,较往年公路出行比例提升6倍。
面对“泼天富贵”,黔江早已布局承接体系。构建 “城景通”无缝换乘服务,确保游客出高铁站即可便捷抵达各景区;同时规划两大辐射圈层:对内联合张家界、梵净山打造武陵山区3小时高铁旅游圈,推出“2.5天微度假”产品;对外联动川渝城市,融入“跟着高铁‘趣’旅游”黄金线路,使黔江成为串联渝鄂湘黔的“文旅十字路口”。
高铁红利已向经济领域渗透。上半年客商考察量激增,形成协议的合同额超15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其中,百亿级鲜菜火锅食材产业园借势崛起——武陵黑猪、高山黄牛等本地食材,将通过高铁实现生鲜产品“当日达、次日达”,端上成渝都市圈的餐桌。
站在高铁时代风口,黔江文旅不再满足于单点突破。黔江区提出构建 “三张名片”全域体验矩阵:恐龙新城聚焦史前文明,烟火老城唤醒市井记忆,濯水景区则依托山水打造户外天堂。三区联动,彻底改变过去仅靠濯水景区单核驱动的格局。
濯水景区则深化“景区+运动”模式。除年度休闲运动挑战赛外,常态化运营的蒲花暗河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乘舟穿越“三天两夜”喀斯特溶洞奇观;酱园巷改造后成为美食地标,百米外即是桨板运动基地。传统古镇由此蜕变为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文化赋能贯穿始终。在恐龙遗址公园,AR技术让化石“复活”讲述演化史诗;完赛奖牌将廊桥化作可佩戴的文化符号;土家赶场非遗大集使农副产品变身旅游伴手礼。黔江的实践证明:当自然奇观、民族文化与现代业态深度交融,绿水青山才能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夕阳映照下,濯水古镇风雨廊桥的影子在阿蓬江面拉长。桥上,背着桨板的运动员与拖着行李箱的高铁游客擦肩而过;三十公里外,恐龙遗址公园的讲解员关闭展馆灯光,最后一批小游客仍围着“黔多多”全息影像恋恋不舍。当恐龙的远古足音与高铁的现代轰鸣在这片土地共鸣,黔江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